最后,便是万年公主刘慕了。
万年公主,年龄几乎是刘易众女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女人,和黄舞蝶相差不大。
论聪明,她可能不及阴灵珊,论性情,也不及易姬那么的刚烈,论识见,她恐怕也远远不及阴灵珊及经历过不少事的易姬。
可是,刘易想来想去,反倒是觉得万年公主却是最合适的。
尽管她现在显得很幼嫩,许多时候都显得非常不够成熟稳重,对刘易也过于娇痴。但是,她的身份摆在那里,定她为正室,相信众女都不会有太多的疑问。
更何况,她和刘易的年龄相若,刘易稍为大了一点点。如此也正好。
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原因,万年公主知道刘易和皇后的关系,她和张芍的关系也相当不错,还有,她还是阳安公主等三位公主的侄女儿,定她为正室,不管是谁,都不会有意见,而且,不管是张芍或是三位公主,最后可能都会辅助支持她,帮助她一起把整个家都打理得整整有条。
刘易觉得,除了万年公主个人能力之外,别的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万年公主现在年纪尚少,待她再大一点后,便自然会懂得许多事,毕竟,她自己虽然不用心,可是,始终都是生于帝皇之家,许多的教育,她都涉及,只要她再大上一两岁,可能便会懂得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懂得如何治理一个家。
主意一定,刘易便决定选万年公主刘慕为自己的正妻,她也十六七岁了,也可以生儿育女了。只要定好她为正妻之后,别的都好办。
当然,如果现在便开始耕耘,开始让万年公主怀上自己的孩子,那么刘易还得要先解决一件事的,那就是如果向皇上提亲,请求他把万年公主下嫁给自己。
本来,凭着刘易现在对皇上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之下,只要刘易开口,皇上刘宏怕都很难拒绝,但是,因为有刘易和刘宏结拜过的这一层关系,刘易一时间还真的不知道如果开口。
不过,就在刘易考虑好定下万年公主为自己的正妻时候,也就是跑马场开业之后的几天,董太后不知道发什么的神经,说要为了皇上的身体尽快得到康复,居然答应了宫中宦官看上去似乎是荒诞不经的建议……为了给皇上冲喜,要为万年公主挑选一个附马,并且,还说要比武招亲,与天下百姓同乐。
当然,董太后也有她自己的理由,她觉得,最近皇宫之内的确是有点太过死气沉沉了。已经有许多年都没有过喜庆之事,所以,现在皇上病重在床,也的确是时候办一件喜事,冲一下喜,看看可否让皇上的龙体尽快康复过来。
董太后所说的,也的确是一件实事,皇宫之内,的确很久都没有喜庆之事了。
当年,还是十来年前的事了,出嫁阳安公主、益阳公主、长社公主等公主,皇宫里办了喜宴,后来,皇帝立后的时候,办了喜宴。但是当年出嫁三位公主,都是非常低调的,并没有大张旗鼓,所以,那样的喜宴,也只是走一走过场,并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喜庆。而对于皇帝立后的喜宴来说,皇帝那可是夜夜当新郎,那也不算是什么的喜庆之事,只是在朝中宣布一下,正式确立皇后而已,也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办喜宴。
所以,真正的喜庆之事,哪怕是追溯到先帝的时候,也极少的。可以说,近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来,皇宫的确没有怎么样大办过喜庆之事,董太后听宦官张让等人如此一建议,她便觉得很有道理,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而适龄办喜事的,宫里的王子公主,便就只有万年公主一人,再说,万年公主也到了适婚的年龄,也是时候为万年公主挑选驸马了。
当然,万年公主和刘易之间的那点事儿,董太后的心里应该还是有点眉目的,可是,她还要搞这么的一个什么冲喜,比武招亲先驸马的事,有一点棒打鸳鸯的味道。这让刘易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圣旨也下达,董太后的懿旨也同时一起下传,让刘易反应不及,也没能及时的阻止。
这事儿,连皇上及万年公主都是事后才知道的,皇上现在躺在床上,朝政已经完全把持在宫中的宦官及董太后的手上,有什么事,也不用再向皇帝请示,直接可以下旨了。而对于和宫里宦官不睦的权臣、外戚,他们也都觉得这一个冲喜之事,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且还是打着为皇上冲喜,为皇上祈祷龙体早日康复的事,他们没有理由阻止,所以,朝廷上下还真的难得的有一次一致赞同的廷令。
这可苦了刘易,也苦了万年公主,她找刘易哭了几次鼻子,似有点怪刘易迟迟都没有向她的父皇提亲,以至于现在才有让人感到烦恼忧心的事发生。
没有办法了,自己未来的正妻大老婆,刘易自然是不放任由她嫁给别人的,谁跟他抢便跟谁急!不就是比武招亲吗?刘易决定,唯有也参加这个比武招亲,最终战胜一切的对手,夺得美人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