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路军马,则是向着帝国盟军的渡河登岸地点去的。现在已经解决了渡河过来的盟军大军的七十万军马,那么现在自然是要去收复失地,要第一时间恢复那一段河段的河防。
因为毕克特的情报早已经让汉军获知,帝国盟军方面,在派出这百万大军渡河攻击之后,有可能会全线出击。
这个汉军虽然不会太担心,但是却也会有点麻烦的。如果帝国盟军当真的全线出击的话,这可就不是百万大军了,而是三百多万的大军一齐攻击,这肯定会让汉军有点顾此失彼,总会有哪一个地方会被帝国盟军击破,那么多少都会对正在发展的印度地区有着一定的破坏及影响。
或者,可以说,如果帝国盟军方面,不是像现在这般只是派出百万的军马前来作试探性的攻击,作为先锋来攻击的话,而是孤注一掷,从一开始就不顾一切的全军出动,那么,现在汉军也不可能调动了近两百万的大军前来对这支渡河过来的百万帝国盟军进行伏击,不可能一次性轻易的就解决了他们。
到时候,整个数千里长的防线,处处烽火,汉军就算再强,恐怕也得要像一些补锅匠一般,要东奔西扑,补救那些被帝国盟军攻破的或在攻击的地方。
但事情如果发展到了那样的地步,恐怕大汉好不容易将印度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这种正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完全破坏掉。一个不好,恐怕这些年来,大汉帝国在印度所花费的努力都会付之流水。
很好,事情并没有那样发展。
如今,虽说还有三十万左右的帝国盟军骑军,但是,这点军马已经不足为虑。所以,汉军现在要尽快及早及时夺回印度河防,就是等于直接告诉帝国盟军方面。告诉他们,他们派过河来的军马已经完了,让帝国盟军方面不敢轻举妄动。
说来说去,就是汉军真的并不太希望现在与帝国盟军方面的僵持局面被打破,,暂时,汉军不会马上向他们发起进攻,但是,也希望帝国盟军方面,别要没事找事,不要给正在发展当中的印度地区形成坏影响,不要给汉军找麻烦。
只不过,有一点,却是汉军没有想到,亦是韦苏提婆没有想到。毕克特的这个卧底帝国盟军的人,亦被骗过了。
那就是,帝国盟军方面,他们根本就做不到全线出击的行动。甚至乎,他们镇守巴基斯坦的军马,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准备要打过河去。
尤其是韦苏提婆这些军马的渡河地段,其实已经再也没有后续的帝国盟军了。
为什么会这样的?
这个说来说去,就是因为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方面,他们真的心里没底。
他们现在,的确已经到了不主动进攻就有可能导致安息帝国从内部瓦解崩溃,从而危及到整个帝国盟军的地步。
可是,这个一切都只是有可能危及,现在,似乎还并没有当真的就维持不下去了啊。
所以,就这么突然的,任由一个亡国的君主的一席话,他们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这样的强大帝国,就得要拿全副身家去拼命,这样的事,有可能发生吗?
帝国盟军方面,已经做好了韦苏提婆第一批就攻击不利的思想准备。万一韦苏提婆率着自己的军马渡河攻击汉军不利,他们后续的那些军马也肯定不会再渡河过去了。肯定就会按兵不动,然后再想如何解决现在帝国内外的困难。
而韦苏提婆的军马渡河攻击得手,帝国盟军方面,就会顺水推舟,才会让后面的百万大军渡河,暂时按计划行动。而后,韦苏提婆率百万大军,如果当真的能攻下木尔坦城,能率这百万大军当真的打开局面。这样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韦苏提婆的计划失败,那么帝国盟军方面,也做好了损失了这些军马的准备。
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他们都觉得,损失了这点军马,对于他们各自的这国而言,这都是在可以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
何况,他们也早就交待各自的统军大将,见机不对,就马上率军撤回印度河西岸。他们只是想不到,他们的这些军马,根本就连撤逃的机会都没有罢了。
再说,假如说,韦苏提婆当真的能够打开局面,占据了木尔坦城。但就算是这样,帝国盟军方面也不会当真的马上全线出击。
他们,会先等着,先观察。直到,韦苏提婆的这百万军马,完全吸引了汉军的注意力,有了确实的情报表明,汉军的军马已经调动去攻击韦苏提婆的军马。如此,他们才有可能对各处已经兵力薄弱的汉军防线发起攻击。
说到底,就是帝国盟军方面对汉军的情报所知太少。汉军真正的兵力具体是多少,汉军的人马又是如何布置的,布置在哪里,又有多少兵力等等。这些帝国盟军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之所以同意韦苏提婆的计划,除了他们的确需要对汉军发起一次攻击的原因之外,当中,其实也只是希望可以通过汉军的兵力调动,从中侦察到汉军的兵力守备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