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毕竟等我军杀入天竺之后,再想要从大明哪里购买军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倒不是说到时候大明就不卖了,主要是距离太远了。
路上转运所需的花费就特么是一个大问题!
吴周方面想要和大明购买军火,趁现在他们还在西域,或许是最后一次了。
“在和大明购买军火,以及派出商队探路的这段时间之内,我大清也好在这叶尔羌城好好修整一段时间。”
“吸纳一批蒙古人和畏吾尔人从军,成为我吴周大军的一员!”
关宁军的主力虽说是汉人,但在这西域,主体民族却是蒙古人和畏吾尔人。
这么长时间的征战下来,关宁军的减员问题是很严重的!
而关宁军如果想要杀入天竺,现有的军队规模可不一定够。
虽然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现在的天竺和大唐时期的天竺究竟是不是同一回事,却是谁也不知道。
为了保险起见,关宁军需要大量的仆从军来当炮灰,以确保接下来他们进攻天竺的战役能够完全胜利。
炮灰从哪里来?
只能是从西域本地征调。
看看能不能忽悠一些蒙古人或者畏吾尔人从军,来给关宁军做炮灰。
“父亲,此事怕是不好做啊!”
吴应雄闻言,在一旁开口说道。
他的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关宁军对西域而言,本就是侵略者。
他们在西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民意基础可言,之所以能够在西域立足,靠的就是军队的威慑。
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要西域的本地人从军,给他们做炮灰,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吴三桂闻言,皱着眉头说道。
“做不到就不做吗?”
倒是吴应麒在一旁开口说道。
“若募兵不行,就裹挟吧!”
“让关宁军压着裹挟起来的兵马打上几仗,劫掠屠城干上几次,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吴应雄的思维是典型的文人思维,或者说是有些墨守成规。
但吴应麒不同,但的思维就是纯粹的武人思维!
在他眼中,没有什么问题是武力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一定是武力还不够强。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在西域募兵,因为他知道做不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不是虚言!
所以,吴应麒一早便打定了要裹挟的主意!
让关宁军押着裹挟起来的兵马打上几仗,屠几座城,让他们见见血,尝一尝劫掠的好处。
这些原本被裹挟起来的,不情不愿的兵马,自然也就归心了。
当年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便都是这样做的!
事实证明,虽然裹挟兵马这一招在实行的时候死的人是多了点,但好用也是真的好用。
崇祯十五年以后的闯军和西军,尤其是其老营兵,战斗力可是相当的不错的。
现在的关宁军也准备这样做!
吴三桂听闻吴应麒的话之后,满意的对其颔了颔首。
最近,随着吴三桂的身体情况恶化,他一直在思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却是迟迟拿不定主意。
他的两个儿子,吴应雄的性格不够杀伐果断,对军队的影响力也不够,并非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而吴应麒的话,也不是没有问题!
吴应麒最大的问题便是,他不是长子,而是次子。
以及吴应麒对政务并不熟悉!
而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可并非是掌控军队就可以的。
吴三桂不知道该选谁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随着他的身体一天天的恶化,这个问题也是越来越迫在眉睫!
……
淮安!
现在的淮安是大明在江北重要城市之一。
算是大明在淮河沿岸,以及运河沿线的经济重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淮安的份量并不比扬州差多少。
哪怕是在整个大明境内,淮安都是数得着的重要城市之一。
“招工,招工了!”
“水泥厂招工了!工钱丰厚,待遇从优了。”
“纺纱厂招工了,有经验者优先,每月两块银元,提供食宿。”
“……”
淮安作为大明的经济重镇,其城内的工商业是极其发达的。
大明的商人们,在淮安四周建设了大量的工坊,吸收了海量的劳动力。
现在的淮安城,其实已经颇有了那么几分城镇化的味道。
大量的农民,工人聚集在城市内,想要通过做工来获得报酬,养活自己。
丁阿伟跟着自己三叔一起进了城。
两人身上穿着朴素的麻衣,脸庞被太阳晒的黢黑,手上的老茧和脸上的皱纹,无不在说明他们是一个老农民的身份。
“三叔,咱们要去哪里做工啊?”
丁阿伟缩了缩脖子,看着淮安城的繁华,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向往。
丁长寿闻言,摇摇头说道。
“额也不知道!”
“咱俩先去找个酒楼吃个饭,然后去城里的劳务市场看看,那边时常有人在招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