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着天气好多出来走走,姑母说大人孩子都要多晒晒太阳,这样骨头才长得硬。”
“也是,乡下的孩子满地跑长得壮壮实实,那些精贵的捂在屋子里不是这病就是那病。不过你也经心点,要是有风或者阴天就别出屋子。”
大公主微笑道:“我婆婆比我还经心哪,舅舅说我婆婆干脆搬过来和巧姐儿住得了。”
顾淑妃满意哥嫂对女儿的好,回头再给嫂子一些东西。
老话说儿子好不如儿媳好,哥哥好不如嫂子好,男人一是粗心,二是内宅琐碎事全靠女人张罗。
如今女儿和儿子冰释前嫌,顾淑妃放下心里最大的石头,有了孙女外孙女,在再等着抱孙子外孙子,其他啥事也不多想。
这个年纪了也不会想着在宫里争宠什么的,年轻的妃子貌美如花,想争也争不过。
唯一的疙瘩就是看到薛德妃心里就不舒服。
她比薛德妃大几岁,年轻时也不如她娇美,薛德妃却常年陪伴在皇上身边,她总以为皇上嫌弃她不如薛德妃,都是同一个男人的女人,要是心里没啥想法那不可能。
好在进宫后两人品级一样,待遇也一样,皇上对两人亲厚也一样,并没多么优待薛德妃。这样顾淑妃心里才舒服点。
母女俩还没开始说话,门外宫人禀报皇上驾到。
顾淑妃抱着巧姐儿站起来迎接,大公主跟着母妃身后,见父皇穿着朝服过来,心里一暖。
父皇这是刚下朝就过来了,惦记她的巧姐儿。
皇上确实是刚下朝听宫人回禀,没换衣服来到顾淑妃宫殿。他不是惦记外孙女,是惦记这个好不容易有了亲骨肉的大女儿。
大公主给父皇行了礼,道:“刚跟母妃说,等父皇下了朝女儿抱巧姐儿过去给父皇请安。”
皇上抱着乔姐儿说道:“孩子小别跑来跑去的,我过来就行。让外祖父看看我们巧姐儿,长得像你,你小时候就这样,父皇那会抱着你真舍不得呀,只可惜世道不安稳才让你娘带你回你舅老家。”
大公主一下泪眼朦胧了,父皇进来之前母妃也说巧姐儿像她小时候,那会送母妃走,父皇抱了她一夜,起名英子,说老早就想好了,有女儿就叫英,英是花,英又是英雄,愿女儿是女英雄。
其实皇上是想,那个乱世能够活下来就好。
大公主哽咽道:“多谢父皇还记得我。”
皇上感慨:“怎么会不记得?你是我第一个孩子,是父皇对不住你。”
这个对不住,一是女儿没有长在他身边,二是打了眼给女儿挑了那么一个驸马。
当时那件事皇上那个气呦,还没收拾张家,那张家又变成他的亲家了,只好把这口气咽下。
大公主说道:“女儿不怪,女儿现在过得很好。”
“这就好,过的好父皇也能放心。”
皇上从怀里拿出一个红绳,下面吊着一个小玉佩,亲自给巧姐儿戴上。
“这是开了光的,保佑我们巧姐儿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大公主福身道:“多谢父皇。”
顾淑妃也是眼里含泪,感激的看向皇上。
皇上对她说道:“都坐下,英子才出月子别让他站着说话。”
大公主先扶着母妃坐下,然后坐在父皇跟前,伸手要接过巧姐儿。
皇上道:“让我多抱会儿,没事,你爹会抱孩子。”
大公主笑了下缩回手,把从表妹那听来的主意给父皇说了,她刚才还没来得及给母妃说,所以顾淑妃惊讶道:“那怎么行?”
说完又赶紧解释道:“我是说巧姐儿还小,这事儿你别亲自张罗,让你婆婆来,你婆婆喜欢东跑西颠儿的忙这事儿正好,我还有点首饰,到时给你拿出去卖了换银子。”
大公主说道:“母妃的首饰自己留着,我婆婆说多找几家夫人捐款,人多力量大银子够用。”
她说着话看着父皇,如果父皇说去找你二妹,那么她就去找二公主。
皇上看着如今大变样的女儿,眼里亮晶晶,脸上放着光,和以前大不一样。
以前进宫也很少来见他,顶多见下顾淑妃就走,皇上也知道女儿怨恨她他没有阻拦大皇子娶妻,再加上后来多年没有生育,脸上总是带着戾气,年纪轻轻有了抬头纹。
现在这样多好。
皇上称赞道:“好!你能这么想很好,想做放手就去做,但是父皇要叮嘱你一句,有事让驸马去跑,你母妃说的对,巧姐儿还小,你得先顾着她。多找几个能做事的人,不用啥事儿都你亲自忙活。你看志豪,看着大大咧咧,和可他粗中有细,什么事情都先列个章程,安排的人手也是各尽其职,事情也办好了,他可倒好,一弄几天不见人影。你姑母总抱怨我让志豪去做事也不告诉她一声,我真想说你儿子干啥你都不知道我上哪知道去?”
提到这个大表弟,大公主脸上更是温和,前些年谁都不爱和她来往,大表弟过年过节上门问候,曾给她介绍过两个大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