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宋应星估计在兵仗局内得待很长一段时间了。
好在他来京师的时候,因为搞不清楚到底来京师干什么,家小都没带,等于光棍一个,很自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直待在兵仗局内,也不会有问题。
……………………
在这边忙着打造蒸汽机的时候,河北南部某处,一支队伍正在行军。大概六千多人,没有旗号,不过从他们的服饰上看,肯定不是官军。
因为这支队伍穿着五花八门,虽然也有穿明军红色鸳鸯战袍的,但数量很少,且那战袍之破旧,都快看不出原本的模样了。
在队伍的前头,倒有一些人骑马而行,显然是这支队伍中的大佬。
其中一人,高大汉子一个,脸色有点不好看,正在对他身边的一名文质彬彬的人说话道:“堵大人,军中粮草即将用尽,而大人又要不到粮草,这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个堵大人,不用说,不是别人,就是堵胤锡了。
那么这支队伍,就是被他招安,一起前往京师的小袁营。
刚才说话那人,就是袁时中。
他们一路北行,因为要避开其他流贼,甚至也要避开左良玉这些已有不轨之心的官军,走得就慢,也不能走直路。
小袁营军中原本的粮草,慢慢地耗掉。
本来的话,小袁营都已经接受招安了。军中又有传旨天使,还有堵胤锡在。有旨意的前提下,向沿途城镇索要军粮,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但是,关键问题是,如今已经是崇祯十五年了。
而中原大地,包括这河北,都被流贼和官兵荼毒过多次。地方官吏,不但畏惧流贼,同样也畏惧官军。
不说别的,就说崇祯十四年时,丁启睿领兵部尚书衔,以三边总督的身份,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还赐有尚方剑、飞鱼服及印信。
结果,这个丁启睿受命出潼关,准备赴荆州接管杨嗣昌留下的军队的时候,湖广巡按汪承诏却传檄说有贼寇在河南,荆州、襄阳不需要大军,汉水的船只全部藏起来不让丁启睿渡江。
丁启睿没有办法,转而到了邓州,结果邓州人不开城门不接纳丁启睿;丁启睿只好又去内乡,又吃了一个闭门羹。
最终,就迫使堂堂督师的军队靠杀掉战马与野草一起充饥。
为什么会这样?
就因为在这崇祯末年的时候,朝廷威信在地方上已经很低了。另外,官军就和贼兵一样,甚至比贼还狠,败坏了朝廷官军的名声。
地方上为了自保,也就有了闭门的行为了。
反正这样做的后果,最多是地方主官被朝廷问罪,地方乡绅可以出钱保人;而要是开门的话,万一官军翻脸不认,那遭殃的是整个城的百姓,自然也包括乡绅。
这么一比较,自然就容易取舍了。
连丁启睿都是这样的待遇,就不用说原长沙知府堵胤锡了。哪怕他军中有锦衣卫校尉,宫中传旨宦官也不好使。毕竟他这支队伍,还是一支流贼队伍。
如今,离京师还有一段不小的路程,军中粮草又要耗尽,还拿地方官没办法,要不到粮食,这么一个困境,也愁到了堵胤锡。
面对袁时中的问话,堵胤锡无言以对,真的是为难死他了。
总不能允许小袁营在北上的时候,又去打劫地方乡绅吧?
堵胤锡正在犯难的时候,忽然,就听到快马驰来,马蹄声急促。
袁时中听到,便立刻转头看去。发现前方岔路处,是他派出去的探马,正在狂奔而回。
一看这架势,他就知道有情况。顿时就紧张了起来,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探马很快到了眼前,翻身下马,喘着气向袁时中禀告道:“大当家的,前面遇到了一支哨探队伍,似乎是朝廷官军的。小的遵令不敢与之接触,立刻赶回禀告!”
听到这话,袁时中转头看了堵胤锡一眼,见他没有其他表示,就转回头,吩咐探马道:“再探!”
然后,他立刻吩咐手下亲兵传令,队伍加快速度,尽快和朝廷官军拉开距离,避免接触。
命令传下去,队伍便起了骚动,不得不加快行军速度。
但是,事情万万就有不如意的。
队伍头刚到岔路口时,就见探马已经又跑回来了,在他们的身后,尘土飞扬,显然有大军跟过来。
并且看这个架势,似乎是是敌非友的那种。
在这个年月,其实也没什么朋友!
无奈之下,袁时中立刻下令,全军收缩,严阵以待。
边上的堵胤锡则安慰他,让他不要太过担心,真得是官军的话,有他在,应该还能说话的。
不过这个话,袁时中并没有放在心里。
连城里的地方官吏都不鸟堵胤锡等人,那些杀人如麻的军头,坑死那些督抚都不眨眼的,还能鸟堵胤锡?
反正不管别人信不信,袁时中是不大相信的。
事实上,就连堵胤锡自己都没有低。他一个原长沙知府,真得是太普通了。那些领兵将领,那个会把他放眼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