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名称、副标题、截屏和预览等元数据不得包含不属于该元数据类型的价格、词语或描述。
应用软件副标题是详细介绍应用背景信息的绝佳之处。
副标题必须遵循我们的标准元数据规则,且不得包含不当内容、提及其他应用软件或做出无法证实的产品声明。
苹果方面可以随时修改不合适的关键字或采取其他相应步骤,以防止不当使用……”
这只是苹果上线应用时严苛审/核机制的一个缩影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繁杂的约束条件。
甚至很多外人几乎不会留心到的点苹果方面在审/核内容中都不厌其烦地约束了。
比如说苹果应用商店涉及到软件使用情况需要有一些截屏展示。
并不是所有的截屏都可以用来进行软件的展示。
苹果的审/核机制特别规定了截屏应该展示软件的使用情况,而非仅显示标题封面、登录页面或初始屏幕。
截屏还应包括文本及图像说明(例如:演示输入机制等),并展示设备上的扩展功能。
比如说关于截屏问题苹果方面在审/核条目中特别规定了截屏和预览保持在 4+年龄分级,即使您的 App 分级更高。
ahzww.
什么意思呢,就拿先前林灰搞得《人生重开模拟器》这个游戏的海外版RR来说吧。
虽然后者在海外的应用商店的评级为17+。
但对于这个游戏所有的展示性质的截图必须都维持在4+的水平。
也就是说一个游戏哪怕又h又暴力。
宣传界面的截图也必须得人畜无害。
类似于这条的还有:
——“在包含暴力的游戏,请勿选择包含惨烈的死亡或用枪瞄准特定角色的图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这些规则的约束之下对于林灰先前搞得几款游戏自然不会构成什么的问题。
但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很h很暴力游戏想从中找到一些人畜无害的片段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在游戏上线之前,游戏设计者不得不考虑在游戏中设计一些比较人畜无害的画面。
后世很多恐怖或者暴力游戏内被称为彩蛋的温馨画面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为了应付审/核机制的不得已专门设计的场景。
至于说苹果方面为什么在截屏方面不厌其烦地进行这样的约束。
苹果方面认为软件的预览是让让顾客了解 App 外观和功能的绝佳方式以确保顾客清楚他们将在 App 中获得的体验。
这种说法虽然也说得过去。
但其实给林灰的感觉更深处其实是苹果方面强烈的控制欲。
虽然一般的审/核机制大致都是走个过场。
但苹果在这方面还是执行的比较严格的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林灰前世就因为应用展示截屏这方面卡过审/核。
可以说十分悲催了。
信息安全高于一切!
不过早些年也多亏了这种严苛的审/核制度。
才给了移动端软件一片净土。
早期的移动软件开发行业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在较早的时候,不少软件开发者说白了就毫无想法。
毫无想法的人如何开发软件呢?
注定离不开各种剽窃和抄袭。
甚至,单纯的剽窃和抄袭甚至成为了一股清流。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照搬应用商店里热门应用的开发者大有人在。
部分开发者甚至只是细微修改其他开发者搞出来的名称以及署名,就将别人的应用挪为己用。
除此之外,早期移动端软件还有大量的套作软件。
和套作文章差不多,所谓的套作软件是指直接利用商业化模板或App生成服务创建的 App 。
这类软件就像后世泛滥的营销号。
虽然没啥明显的危害吧,但关键是恶心人。
更有甚者,早期的一些开发者开发的软件将其称之为“软件”简直是一种过誉。
虽然有“软件”的形式,但连软件的最低功能都不具备。
一般来说正规软件最起码也应该包含功能、内容和用户交互界面这三个最基础的部分。
但早期的移动端软件开发不少开发者包装一下网站链接就敢自称搞了一款软件。
这类“软件”非但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而且毫无新意。
整个就一空壳软件。
偏偏早期这类空壳软件一度大行其道。
毕竟早期移动软件开发行业一片乱象。
只要下载量之类的数据搞上去,就算啥内容价值都没有的应用也能忽悠忽悠外行人去。
尤其是因为安卓端因为部分代码能直接和网页端的HTML混用。
更是使得移动软件市场一片混乱。
而苹果严苛的审/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这种乱象。
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软件开发行业。
按照这类审/核制度使得App没有了滥竽充数的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