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讲连环拳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这许多东西都是站在拳上讲拳,有许多东西是说不明白的。
为什么“退步崩”和“退步横”都是正确的呢?
你只有从“根”上说才能辨别,站在枪拳的角度上,才能把这个问题剖析明白。
据我所知,从来没有人用大枪的东西讲过这个进退连环拳,也许我孤陋寡闻,但我确实没有看到过。
形意拳密不外传的细节
祛除拙力是形意拳练习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就是养气。
拙力的祛除确实不太容易,因为人体后天劳作已经积累了肌肉力量,要想轻易地放下这种本能,确实需要个过程!
什么是拙力?拙力就是肌肉力量,也就是做动作时肌肉僵紧而做的功,这样会阻碍气血运行,所以说也叫血气之力。
人们所说的血气方刚指的就是年轻时候的蛮拙之力,看着挺唬人,实则外实内空。
我们练拳首先要找明白师傅,最根本的是要明白什么是拙力,拙力有什么危害,如何才能祛除拙力。
如此才能在练习过程中逐渐祛除拙力,步入正轨!
练拳时把心放下,把名利放下,甚至把拳(概念)放下,树立中正,整齐,和顺,三个概念,并身体力行的实践下去!
祛除拙力阻碍很大的一点,那就是——自我彰显功力。
在练习过程中时不时的总想发挥一下自己的劲力,以至于柔练慢练积攒的气息,无端地被放空了!
对于“改换气质”这几个字,首先是从内心改变,也就是真正做到了“虚怀若谷,与世无争”。
这样气血才能更加融合,整个人体现出来一种儒雅,而遗失了了武者的那种粗犷!
习拳十余载,对形意拳术的修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拳实际上无内外家之分,能把丹田气养出来,就是内家拳,否则就是外家拳!
形意拳的练习,初期并不了解其中真意,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犯心中努气的弊病,如盼望着一千个劈拳尽快打完。
其结果造成了身体及内心不能松弛有秩,阻碍了气血的运行,练完有劳累和嗜睡感。
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练习,结合师门前辈的教诲,逐渐认识到了形意拳的内涵无非是内气中和,舍此不过是形式及皮毛而已。
于是练拳风格起到了颠覆以往的变化。
形意拳练习之道,在于肩胯松开,如此才能形成熊膀(两肩下垂),龙身(三折之势)。
在站三体式时才能符合规矩,做到松胯,塌腰,含胸,扣肩。
如此站三体式才能达到周身肌肉挂在骨骼上(骨肉分离),如此站下去,气血涌动,呼吸深长,丹田之气充实如注,两手膨胀异常。
三体式达到了以上境界,在劈拳练习中只要稍稍放松身心,瞬间即周身融合,气血通畅,舒适无比。
此时便是周身之力(肌肉力,即后天血气之力,拙力)便是卸空了。
练到这一步才能白什么是祛除拙力,什么是内家真旨!
当你把周身之力卸掉以后,自然气沉丹田,之后行拳全靠胯部主导,胯部以上不用一丝一毫的肌肉力量。
上肢动作轻柔,而足下沉实有力,整个过程自然和顺,毫无气血阻碍之弊端。
这也就复合了天地之道——上轻灵而下沉实。如此形意拳之道得矣!
《逝去的武林》:大道如青天
形意拳古有“入象”之说。入象,便是化脑子。
到时候,各种感觉都会有的。
碰着什么,就出什么功夫,见识了这个东西,你就有了这个东西——这么说,怕把年轻人吓着,但拳是这么玩的。
分不清,超出了身体的范围。
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觉得两臂下的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
两个胯骨头,能牵动天地;一溜达,万事万物乖乖地跟着……
这都是走火入魔,脑子迷了。
但练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说。
有了恍然,处理恍然,是习武的关口,要凭个人聪明了。
处理好,就鲤鱼跳了龙门。
恍然来了,让它傻傻地过去,练武便难有进展。
把魔境的好处全得了,所有甜头都吃了,也就没有了魔境。
形意拳对人脑开发大,培育智能。
人上了岁数练,也很好,把脑子练出境界,方能延寿。
一天到晚纳闷:“我怎么这样了?”——胆子小,就快点找个师傅吧。
好多人都是练拳练怕了,所以才不练的。
不是不能成就,是不敢成就。
师傅就是你的心态,告诉你:“要当好汉。没事,这么办。”
一句话就救了命。
师徒感情好,是师傅对徒弟生命的参与太大了,徒弟对师傅有依恋。
师徒强于父子。
拜师傅,就是当自己动摇时,找个能给自己做主的人。
人是太容易动摇了,世上没几个天生的好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