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孙克俭身上,还有不为人知的才能,没有体现出来?”
此刻她眼中满是迷茫,确实非常不理解。
因为这几天,自己也了解过此人。
完全可以算的上是个败家子。
在有孙家兜底的情况下,生意居然还能赔本。
几十万两白银啊,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啊。
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才能呢?
...
京师,在皇城不远处,有一片片并不高大的殿宇。
这些殿宇,正是六部、御史台以及大理寺等机构所在之地。
因为距离皇城不远,所以一有什么事情,就能够随时入宫回禀。
而户部,位于东侧,因为是朝廷的钱袋子,看起来不仅气派,更以红砖金瓦加以装饰。
此刻,在户部大堂之中,宋公文独自一人,坐在主位上。在他面前,则是堆积如山的庞大账目。
因为之前一直在处理变法,所以户部的事情他几乎没怎么处理。
其实,作为尚书,户部的掌权人,并不需要亲自核算账目,只需要交给手下的官员就可以了。
可如今朝廷即将在北境和辽东地区开战,几乎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钱,所以让别的人来,他心中并不是很放心。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宋公文想着,能不能依靠这些账目,从哪方面筹点银子。
不过让他惊奇的是,这些账目虽然看起来很凌乱。
但实际上,条目都非常清晰。
就连一百两银子的去向,也能查的很清楚。
别看很少,但这可是户部,每天入手的银子那是相当庞大的。
且出处也非常复杂,有各府地的税收、有其他衙门剩余以及等等。
能将一百两银子都记录在册,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
这除了归功于户部官员们的用心之外。
最重要的是掌权者的手段。
而户部上一任尚书,就是李芳。
宋公文感慨,此人虽然品性上有些问题,可能力确实很强,只可惜啊,被一家子给拖累了,否则也沦落不到被流放的下场。
当然,他对此并不是很关心,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
因此只是稍稍感叹后,就对一些大的账目进行清理核算。
让宋公文失望的是,单单从账面上来看。
户部的银子已经快见底了。
想要在弄点银子出来,根本不可能。
除非,去挪用那些用以灾年赈灾的银饷。
但他没这个胆子。
这些银子,关系太大了,现在各府各地看起来无灾无难,可天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一旦百姓受损,朝廷拿不出赈灾的银子,那是要出大事的,说严重点,怕是要引起民变,所以这些银子,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现在,就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宋公文算了一下。
若北境和辽东同时开启大战的话,以现在户部的存银,能坚持三个月就不错了。
但战争,除了烧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时间,也就是比谁耗得起。
草原部落无拘无束,打到哪抢到哪。
可大魏不行啊。
总不可能去抢百姓的吧?
“唉,这户部尚书,果然不是好当的。”最后,宋公文将那些账目丢在一边,揉着眉心,脸上满是愁容。
之前变法,至少还有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对付士族。
只是这户部筹钱,连个路子都找不到。
因为朝廷的财政收入就那些。
宋公文即便能力通天,可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办法,那也是很难的事情。
至于张正明那边,说是也会想法子,可心里也不报太大的期望。
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这三个月。
不仅要保证两个战线粮草银子,还需要维持其他方面的支出。
还有一点,那就是宋公文还有变法,需要推行。
他光坐在椅子上就头皮发麻。
但也知道。
无论有多难,都必须做下去,自己既然到了这个位置,就不能后退。
其实,在宋公文心里,倒是也有一些方法,能弄到银子,可关键就在于时间不够。短时间的呢?也有,可一旦施行下去,会给朝廷带来一些隐患。
所以现在,他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宋阁老在吗?”
不过,就在这时候,一道声音从外面传来。
宋公文闻言,顿时心中疑惑,因为这个声音很陌生,没听过。
而且,这说话的方式也不对。
难道?
突然之间,他心里一惊。
紧接着,外面的人又开口了:“下官户部侍郎孙克俭,求见宋阁老!”
果然,是太后堂弟,新任户部侍郎!
“进来吧。”
宋公文本想不见的,因为他虽然不了解对方,可这些天也听下面的人说过。
此人在入户部任职之后,几乎什么都不做,还时常前往风月勾栏之地,虽然知道,这种事情在朝堂上屡见不鲜,但作为洁身自好之人,对于这种地方,始终是敬而远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