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不远处伺候的翠果,也识趣的退出宫门。
...
京师城西,还是那条街道,还是那个院子。
张正明和宋公文相对而坐。
南征大军回来都有几天了,只是二人作为朝廷重臣,要忙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城中摆宴席,比如对于百越贸易等等。
所以一直都抽不出时间来聚一下,如今总算是忙得差不多,便直接相聚了。
“老师,学生刚刚得到的消息,陛下已经同意,对百越各种贸易了。”
“不仅铜铁等东西开放限制,也应百越王的要求,派人前往去教那些百越人读书习字。”
宋公文饮下杯中之茶,当即脸上带着笑意道。
“此次南征,陛下征服百越,做到了历朝历代都没做到的事情,说实话,连我都没有想到。”张正明一笑,然后继续道:“还有陛下这善后的手段,也是让老臣我为之敬佩啊。”
“百越之地,属于蛮人,史书上有不通教化的评语,为中原所不容,但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不通教化,才使得百越和中原想来不合。”
“如今,陛下同意让人去,就意味着中原的文化,会与百越融合,一年两年看起来没什么。”
“但若是过个几年十几年,亦或者等下一代百越人成长起来,那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的中原,会被百越人视为繁华之地,进而向往之。”
“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啊。”
张正明是何等聪明的人,所以很快就看出来了,这一招绝对算得上是厉害。
现在的百越,看似没有纳入大魏的版图中,但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所以,这就是陛下目光之长远了,不在乎一时的胜负,要的是千秋万代后的结果。”宋公文也感叹,继续道:“还有开放铜铁的贸易,体现了陛下的仁厚,对百越的充分信任,是真正的王道教化。”
“老师,陛下才登基多久啊,就有如此心性和手段了,学生有时候都觉得,再这样下去,还能不能继续追随陛下的脚步。”
二人皆是感叹,陛下对于百越的各种举措,看似没有进行多少大战。
但事实上,征服一个地方,并不是一场战争可以决定的。
真正重要的教化,融合。
不然,就算你有本事,占据了那片土地,但终有一日要吐出来。
而当今陛下,显然意识到了这些,为子孙打下疆域的同时,也不给子孙留后患。
所以他们觉得,陛下是越来越厉害了,未来大魏何愁不兴盛啊。
“看到现在朝廷和国家欣欣向荣,越来越强盛,我也放心了。”这时候,张正明突然开口,道:“公文,我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身体多有不适,精力大不如前,以前因为担心陛下,担心国事,还想着撑一撑,现在看来,朝廷中就算没我,也能更好。”
“所以,我打算就在这个月底,向陛下递交请辞奏折,告老还乡。”
此话一出,本来还高兴的宋公文,顿时脸色就变了。
“老师,您要告老?”
他当然清楚,老师的年纪大了,若换做其他时候,早就应该告老。
只是因为当初陛下刚即位,朝廷上没有镇得住的人,必须要留下来稳定朝局。
现在宋公文清楚,老师显然是看到如今国家稳定,陛下又有手段,威望也通过几次大战,完全建立起来了,明白也该是时候离开了。
可他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毕竟自己才入内阁不久,需要有一个主心骨。
再说,以后如果有大事发生的话,又该找谁商量呢?
但让老师留下的话,又说不出来。
宋公文知道,这些年老师的确是很累了,这一生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大魏上,若阻止的话,于心不忍,而告老还乡,至少能渡过一段惬意的晚年时光。
所以,他不由得深吸一口气,然后道:“老师,您真的决定好了吗?”
听到此话,张正明轻声一笑:“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也明白怕我离开了之后,有些稳定不了朝廷局势,但有陛下在,我想不会有什么问题,还有就是,我早已经打算,在离开之后,向陛下举荐,让你成为内阁首辅,而在这个位置,必须要有独自一人做出决策的气魄。”
“若我一直在你身后,反而会限制你的发展,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闻言,宋公文没有说话,显然是很认同。
他还有许多事情没做。
老师在固然好,但总不可能一直在身后支持自己吧?
而且,当今陛下开明,想必也不会有什么不好做的。
当即,宋公文站起身来,向着张正明躬身。
张正明点了点头,道:“虽然我月底就递告老折子,不过要卸任这首辅的位置,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处理事情,因此你也不用如此。”
说完后,给对方倒满一杯茶,示意坐下继续喝。
而接下来的时间。
二人继续畅聊有关于之后的各种举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