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拿了三个全场大奖了,这实在不好意思,总共18个大奖,给了他们3个,周围的人那是满眼的羡慕嫉妒恨,脸上的笑容都快挂不住了。
真不怪他们,换成杨一斌坐在他们的位置,估计肚子里已经开骂了。
公司群里呼声很高,认为第四个大奖即将落到兜里。
杨一斌在群里说了一句:
“咱们拿不到第四个大奖的。”
凭直觉,他也觉得不太可能再给个大奖了,要不然别家参赛的广告公司该怎么活。
菀梦回了一句:
“要是拿了的话,杨总在群里发个大红包,没拿的话发个小红包。”
这句话在群里引起了一片叫好声。
“这个提议最好了。”
“难得拿了大奖,杨总肯定得表示表示。”
“附议!”
“附议!”
“附议!”
连两个副总也发了附议。
杨一斌留言:
“无论拿不拿第四个,都发大红包,至少发两万块钱的。”
“十分钟以后发,各位通知一下还没看到消息的同事们,一起来抢。”
群里顿时沸腾了,开始呼朋唤友。
这钱也不算什么,发给员工就当福利了。
也让他们与公司同喜。
这时现场还在如火如荼的颁奖之中。
媒介类全场大奖颁给了麦肯墨尔本广告分公司。
移动公关类颁给了韩国cheil worldwide广告公司。
平面类颁给了印尼雅加达lowe广告公司。
印刷技术类颁给了灵狮新加坡公司。
接下来是影视类,这是畅想传媒公司参加的最后一个项目类别。
杨一斌摇摇头,这个不可能再给自己了。
果然,这个大奖最终颁给了香港的盛世长城广告公司。
不过,为了表示安慰,还是象征性地给畅想传媒公司颁发了一个影视类银奖。
杨一斌便跟其他两家同时获得影视类银奖的公司代表一起上台领奖。
还别说,银奖跟全场大奖造型一致,只不过涂成了银色,而且小不少。
但杨一斌反而觉得这个奖杯更好看。
难道是物以稀为贵?毕竟大奖的奖杯拿了好几个,倒是银奖就这一个。
他从台上下来后,在群里说道:
“虽然没有拿到影视类的大奖,但银奖的奖杯真好看。”
随后就在群里开始发红包,一个红包一万块,连发了三个。
众人在群里忙着抢红包,杨一斌放下手机。
今天算是满载而归,畅想传媒拿下了唯一的三座全场大奖,成为了今夜收获最大的那个。
颁奖礼结束后,杨一斌立刻被在现场报道的记者们给围住了。
“杨先生,恭喜成为今晚的大赢家,请问您的感受是什么?”
“不不,我觉得今晚出席颁奖礼的所有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不能单纯以得奖与否来计算输赢。至于说心情,当然很开心,无论拿不拿奖,能来参赛就很开心。”
记者们突然发现面前的家伙居然是个滑不留手的。
很会打太极。
“您拿到了三座全场大奖,这在spikes asia 亚洲广告节上是并列第一,7年前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凭借《天堂与地狱》作品也拿到过三座大奖,对于前辈你有什么话想说。”
记者这是巴不得他能放点狠话之类的吧?
不过他们显然想多了。
“我想说,感谢他们为创意界所做出的辛勤付出与贡献,开拓了更大更完善的广告市场,使我们后来者从中受益。”
记者们再次发现眼前这家伙说话滴水不漏。
拿了大奖,居然没有得意忘形。
“对于没有拿到第四座视频类全场大奖,杨先生觉得这是不是广告节组织方在有意分蛋糕?”
这问题好露骨,杨一斌还专门好好看了一眼这记者。
不知道你是怎么混进颁奖现场的,我要是组织者肯定会把你赶出去。
“不存在你说的情况。”
不过他不会再多说一句,因为多说一句都容易被这种无良媒体给创造性“误读”。
接下来他就不再接受采访了,在跟主办方打过招呼,跟其他与会的创意人打过招呼后就赶紧离开了。
这边的任务结束,收获颇丰。
第二天新加坡的各大报刊、电视台也都报道了这次广告节,而且所有的报道都聚焦于拿了三座大奖的畅想传媒和杨一斌。
甚至《联合早报》还刊登了一篇专门起底了杨一斌的文章——
“虽然还不能确定,但可以预测,杨一斌先生凭借他今年在两个广告节上连拿的几座全场大奖,有机会登顶亚洲最佳创意人前三,如果说拿不到第一的话,那也是因为他崛起过快,积分累积还不够。”
“……这位年轻人是个广告领域的耀眼天才,他本人很可能是富二代出身,但为了进入这行,他隐姓埋名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像普通员工那样工作,丝毫看不出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