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为了无线电能传输找到了摩根投资,加上自己的积蓄启动了这个项目,但摩根集团看重的是无线电传播,而不是无线电能的传播。
投资的时候无线电才刚刚发展,不过在年底马可尼就率先完成大西洋无线电传输实验,这导致摩根撤资,特斯拉只能用自己的钱继续维持沃登克里弗塔项目。
沃登克里弗塔项目其实就是交流电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现在很多无线充电手机、无线充电鼠标等等无线产品的技术关联技术原理。
当然无线充电和无线输电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将电能通过无线的形式传输到能够充电的电池内。
而且本身的技术需求要小很多,传输的能级也不会特别大,可以缓慢的将电能储存在电池里。
而无线输电相当于直接让电能连通可用的设备当中,比如电冰箱、电风扇大功率耗电机器,让这些机器都不再使用电线,开始无线传输电能。
更夸张的就是特斯拉研究无数年的跨越大洋传输电能。
当然无线输电技术在特斯拉那个年代就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特斯拉也研究出了隔了几米远点亮灯泡,但并没有做到隔着大洋输送电能。
直到100多年过去,无线电能传输其实还是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至于给手机无线充电这样的技术,只是在当年近距离无线点亮电灯的技术上更加灵活的应用了一下而已。
“陶工知道无线输电充电的几种技术吗?”陈涵问。
无线输电充电就是刚才陈涵发现的神奇事情,难怪前些日子使用地下实验室的电路,竟然能够让大半个市区停电。
无数的电闸全部都没有起作用,当时陈涵并没有去深入调查这些不寻常的事,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修复雪茄型飞行器的事情上。
直到刚才亲眼所见,他才提起了足够的重视。
电能原来可以完全凭空传输,这和之前陈涵接触过的无线输电技术也完全不相同。
陶舟简单的说了说自己对无线输电的了解,这里可是非常高级的研究场所,在战机上无线电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其中也有一些小地方用到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冲电目前有四个方式,基本原理都是交流电电磁感应原理而产生。
电磁感应就是磁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也是发电机的原理,而无线传输电能基本都是共振原理,简单点形容假设在1米外有个电机在工作,而另一个相同的电机在1米外,他们的频率相同因为特殊设计会产生磁共振效果。
A电机的运动会传递到B电机上,电能其实相当于重新发电。
这个是第一种方式,也就是电磁共振。
还有第二种同样有一个电机,通过特殊的设计,将电机中间的导磁体去掉,实际上成了两个设备,但两个设备都有线圈,一个输出线圈一个接收线圈,中间虽然没有连接,但还是有磁场感应。
现在大多数手机无线充电就是这个原理,而无线鼠标多数情况是第一种方式电磁共振原理。
手机无线充电用电磁感应,去掉导磁体最终就会导致电能传输效率慢,距离短等等缺点,几乎只能在几毫米到厘米之间的距离传输。
另外还有第三种电磁耦合方式和第四种微波谐振方式。
这些方式陈涵原本是不太清楚细节的,在陶舟讲解了一番后,陈涵便意识到他看到的无限传输方式和目前地球研究出的方式完全不同。
现在大家使用的形式,包括当年特斯拉,应该都是以上四种方式的其中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传输慢距离短,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因为压根没有成功,不用计算在内。
陈涵发现的新技术却是电能凭空跃迁!
原本的不管是共振还是磁感应,一个是重新发电,另一个是近距离靠着磁感应传输。
陈涵在雪茄型飞行器通讯器消耗大量电能里,看到的却是电子跨越性传输,压根就没有影响核心能源和通讯器官之间的这段空间。
中间既没有电磁感应,也没有共振效果。
陈涵对电能研究实在不多,在和陶舟询问请教讨论一阵后,还是决定将看到的东西告诉陶舟,看看他有没有想法。
修复雪茄型飞行器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通讯器官会不会通知外星人,但次要目的却是研究其中的技术。
要是外星人已经得知地球,目前最要紧的是提高地球的科技水平。
现在外星人的飞行器就摆在面前,要是研究透彻,就意味着至少地球的科技慢慢的在和外星人的科技正在拉近差距。
“陶工,情况是这样的,我安装了一个新的装置,这个装置的耗电量极为恐怖,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就消耗了深城半个城市1分钟左右的耗电量,但是现在使用飞行器的能量,我估摸着已经消耗了十几个深城电量。”
“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与,核心能源和现在这个装置之间并没有电能传输线路,电能像是凭空穿越时空出现一样,刚才结合你说的无线充电的几个技术原理,还有特斯拉的情况,感觉都不符合,这应该是全新的一种理论,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没有?”陈涵下了飞行器耐心的请教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