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各路藩王到京,着礼部安排官员去接驾,让他们先别急着进宫,一路车马劳顿的,自个在城里找地方歇息,等咱的话。”
皇宫虽大,但却没有留有诸王子的住所。
上一次齐王回京,是鸿胪寺那边作安排,但是这一次是各路藩王,足有十好几个,还各自带着各自的队伍,鸿胪寺压根就安排不下。
所以朱元璋便让各路藩王在应天城中各自找各自的住所。
这些藩王中,大都在京师留有自己的府邸,就算是没有的,堂堂一个王爷,总不能一个住所都寻不着吧?
“遵旨,奴婢这就去传话!”
刘保恭恭敬敬的领命,尔后躬着身子退下了。
“咱的儿子回来了,咱的儿子们都回来了呀!”朱元璋笑呵呵说着,脸上的皱纹都化开了。
郭惠妃笑道:“陛下您要是喜欢,不如年年万寿节都让他们回来?”
“那怎么行?”
朱元璋虎目一瞪:“惠妃啊,你知道他们回来一趟要花多少银子么?而且一路上各地方官府又要招待这招待那的,苦的是百姓们啊!”
“咱不能为了自个的乐呵,而让百姓们跟着受苦,懂吗?”
“臣妾受教了!”郭惠妃恭敬的回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走,去你那!”
朱元璋心情大好,大步往前,郭惠妃娇嗯了一声,连忙跟了上去……
……
应天城内。
燕王朱棣的队伍入住燕王在京师的府邸,燕王府。
“殿下,要不要去见一个人?”
姚广孝双手合十,站在朱棣的身后,不动声色的出声。
“谁?”
“朱雄英,不,如今他还是黄雄英。”
听了姚广孝的话,朱棣微微眯起了眼睛。
“殿下如若不去见上一见,恐怕几日过后,殿下见他就要行君臣之礼了。”
姚广孝的声音继续淡淡响起……
……
大通街。
这里是紧挨皇城的一条街,街道宽口笔直,是应天城最热闹的一条街道之一。
地面是青石路面,两侧是三层楼左右的商行,挂着招牌和幌子。
因为是万寿节期间,所以这里更显热闹。
络绎不绝的行人,穿梭其间,有平头百姓,有秀才学仕,有达官贵人,有贩夫走卒。
朱雄英的酒楼就在其间。
这几天,他的酒,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有多少卖多少。
而且这些天,他还推出了一样新的东西。
西瓜。
西瓜对于华夏来说,属于外来物种,之所以将它称为西瓜,就是因为它是从西域传入华夏的。
早在很早的时候,西瓜就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夏季水果,流传出很多和西瓜有关的谚语,比如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朝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等等。
没有人知道西瓜是什么时候传入华夏的。
但是西瓜在华夏是广受欢迎的夏季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朱雄英之所以把西瓜摆出来,是因为小宝在暖棚里种的西瓜实在是吃不完。
与其让它烂掉,不如拿出来卖。
不过西瓜并不是这个季节的产物,而且卖得还贵,所以卖得并不好。
酒楼面前就随意的堆了一摊西瓜,并没有什么人去理它,几乎所有人来酒楼都是冲着酒去的。
就在郭氏兄弟几乎要置之不理的时候,一个穿着华服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和尚找上门了。
正是朱棣和道衍和尚。
看着摊上摆着的西瓜,两人都是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因为西瓜这种东西他们当然知道,不过西瓜可不应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
毕竟西瓜大都是在六七月份成熟,现在都十月下旬了,哪里来的西瓜?
道衍给朱棣递了一个眼色。
朱棣会意,上前拍了怕西瓜,问道:“这瓜怎么卖啊?”
“两个钱一斤!”郭珍随意回道。
“呵——”
朱棣闻言一怔,不由得轻笑道:“这瓜皮是金子做的,还是瓜子是金粒子做的,卖这么贵?”
郭珍也不管那么多,嗤笑了一声,道:“你瞧瞧现在哪儿还有瓜呀?这都是我家东家花大价钱种出来的瓜,你嫌贵,我还嫌贵呢!”
“哦?”
朱棣挑了挑眉毛,笑道:“那能不能叫你东家出来一下,我想买瓜。”
郭珍想了想,回道:“行。”
毕竟这些瓜是殿下让卖的,如今终于有买家找上门来了,而且殿下也正好在铺子里。
片刻之后。
朱雄英出来了,看了眼中年男子和和尚,并没有想太多,问道:“买瓜?”
朱棣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见到朱雄英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一怔,盯住了朱雄英。
像!
细细一看,确实像!
不过朱棣还是很快稳住了心神,笑道:“给我挑一个!”
“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