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克拉滕伯格吹响比赛哨声的那一刻起,德布劳内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德国队精心为他准备的牢笼。
不管他是在一开始的中间伪九号站位,还是与阿扎尔在边路的互换,又或者是回撤到中圈附近一带活动,但德国人密集的封锁都使得德布劳内很难拿得到球,就算是拿得到球也很难转移到有威胁的队友脚下。
在他的周围,总是有德国队球员布置的层层障碍。
今晚,比利时采取的是非传统的四三三阵型,德布劳内踢中路,把卢卡库换到了边路,这是非常不常见的。
德国队的阵型在勒夫的临时安排下,也变得有点不大一样了,他们的阵型必须要维持一个要素,那就是要限制德布劳内的发挥。
272的位置回撤得比较靠后,经常来到8号的位置。
左路的罗伊斯倒是顶上去了,似乎是要压制住卢卡库这一侧,但又有点像是在与赵今歌踢二前锋,因为赵今歌只要靠近左侧,罗伊斯就会主动穿插到中路附近。
右路的托马斯穆勒则是回撤得比较深。
于是,托马斯穆勒、托尼老师、赫迪拉和272,这看起来有点像是四中场。
其中,赫迪拉就总是在德布劳内的侧面,基米希的位置则是贴着边路往前,经常来到中路活动,再加上身后的272,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包围圈。
比利时很难把球传到这里来。
这让德布劳内很难拿得到球,除非他离开自己的活动区域。
可一旦离开,他就会影响到球队其他人的活动区域。
开场之后,德国队率先开球,立即对比利时组织起了一波抢攻。
这其实并不出乎比利时的意料,勒夫本来就很善于抢攻。
有意思的是,在前面十分多钟里,比利时很难拿得住球,但德国队再打穿比利时的防线后,也很难取得绝对的机会。
当比利时拿到球,德国队就快速退防。
一退,就有点像是四四二的阵型,罗伊斯的位置很活跃,可边可中,甚至可以随着默尼耶积极回防。
相比之下,右路的托马斯穆勒就撤得很靠后,甚至在第十三分钟时,一次德国队的进攻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基米希压得比托马斯穆勒还靠前。
但拜仁太子压上去之后,由攻转守时,他第一时间就在前面反抢,并配合几名队友将球给重新抢下来,而托马斯穆勒则是在靠后的位置,接到球后,内切左脚斜传要找赵今歌。
维尔马伦抢先一步,力压赵今歌头球顶了出来。
德国队又快速落位,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比利时在中路没能形成优势,立即转移到了左路,想要打阿扎尔这一侧,但回防的基米希配合着穆勒在边路做出了一次漂亮的包夹铲断,虽说将阿扎尔给绊倒在地,但主裁判只给了界外球,没判罚犯规。
德国队的防守组织得很严密。
最重要的是,三条线都压得很紧凑,进退有据。
德布劳内几次想要跑出空挡,尝试去接应和拿球,但队友都没能传过来。
总是传着传着,又到了左路去了。
倒是在第十五分钟的时候,默尼耶一次越过中线,得到队友的传球后,看了一眼德布劳内,心领神会地尝试送出一脚长传,给到德国队防线的身后。
可在球刚刚落入德国队大禁区时,诺伊尔已经弃门出击,高高跳起,将德布劳内头顶上的足球给摘了下来。
德国门神的的控制范围可不是一般的大!
德布劳内想要就地反抢,干扰诺伊尔,但不成想,他念头刚起,诺伊尔就直接一个大脚,将球往前踢,就想要去前面找赵今歌。
虽然赵今歌卡好了位置,但蓬蓬头费莱尼在高空球中的身体对抗能力也不是瞎吹的,硬是抢到了第一落点,用头把球顶了回来。
费莱尼仓促间停好球后又想要去找德布劳内,但被赵今歌抢先一步出脚将球挡了出来,球在两队球员之间来回易手。
就在第十六分钟的时候,基米希将球拦截,传给了赫迪拉,后者顺势不停球,送出一脚直传,给到了前面的托马斯穆勒。
二娃停球往前带了两步,送出了一脚直传球,直接给到默尼耶的身后。
就看到罗伊斯犹如一支已经突破了大气层的火箭,从默尼耶身后快速启动,轻易就甩开了默尼耶,追上了托马斯穆勒的传球后,冲进了比利时大禁区的左侧,在最熟悉的区域,直接左脚怒射。
但不知道是过于追求角度,还是决赛时紧张了,平日里十拿九稳的一脚射门,今天竟然是稍稍滑门而出。
整座球场中的比利时人都吓了一大跳,罗伊斯自己也沮丧的拍了拍草皮。
这是开场以来最有威胁的一脚射门!
两队到目前为止,踢了近十七分钟,这才是德国队的第三脚射门。
可见,两队之间你来我往的逼抢压迫做得是真的到位。
德布劳内也是跟着全队一起快速回防,但只退过了中线,就看到了罗伊斯的射门,他也是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