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起来,那个时代,这些人的影响力,要远超于顾冰冰在这个时代的世界影响力。
靠着文化上的敏锐度和广泛的人脉,邓永将把“申滩”这个品牌成功输出给了不少名门贵族与香湾的外商。
一年后,邓永将把这个品牌的股权,以一个亿的价格,卖给了南非的伦勃朗集团。
这个集团横跨烟、酒、矿业、国际投资,当下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团之一的瑞士利锋集团,也是伦勃朗集团将旗下奢侈品业务剥离出来成立的。
又过了四年,“申滩”被利锋集团收购,门店拓展到全球各地。
因此,这个品牌可以说第一个被全球时尚界认可的中式奢侈品。
也是最早进入国际奢侈品资本体系的品牌。
只是被利锋收购的申滩,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优势。
利锋的长项是珠宝、腕表等硬奢品类,而非女装。
在职业经理的规划下,申滩放弃了专注中式女装的定位,转型全线型奢侈品牌,并且加入了大量的西方元素,使得品牌定位出现了问题。
它更像是西方游客购买的华国纪念品的品牌,不是真正的华国顾客会购买的品牌,更不是能让全球奢侈品市场买单的品牌。
这个品牌最大的变故,让其彻底被打入深渊,是2017年时创始人邓永将的去世,让品牌彻底失去了和高端市场的连接。
同年,这个品牌被利锋出售给了意大利的私人资本,第二天又被卖给了华国的投资机构,在不断的转手之间,品牌也一直缺少作为“灵魂”的管理团队。
众人看完资料,纷纷陷入沉思。
“中式风格,相较于西方的的,还是有些所谓的‘老气’,而要效仿西方,则彻底失去自己的优势,更难获取市场。”
“而且华国文化的软实力,还不够辐射全球……”洛芃开始分析了起来。
她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众人还是觉得,这个例子有些过时,完全不符当下的情况。
洛璃也看出了众人的想法,等洛芃说完,坐回自己的位置,洛璃再次扫视了一眼众人,缓声开口。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些问题。”
“首先,中式风格并不老气,近些年各种品牌的国潮风,还有汉服在年轻人群体的流行,基本可以否定这个说法,如果还是觉得老气,要么是设计师不行,要么是品牌定位有问题。”
“至于文化软实力,这个比较有迷惑性,其实华国文化辐射力强不强,见仁见智。”
“比如东瀛的文化辐射能力很强,但东瀛的奢侈品牌呢?虽然有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人名声在外,但在全球时尚业,也就中下水平。”
“不过高丽国,韩风兴起时,深受海外国家追捧,但高丽国的奢侈品依然没有什么存在感。”
“所以,文化辐射能力不够,也无法解释华国奢侈品的困境。”
“其实,奢侈品的价值,并不是来源于它的本身,而是来自使用它的人,当封建贵族占据全力,为他们服务的工匠品牌,就会成为奢侈品。”
“当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为他们做高级定制服装的品牌,就会晋升奢侈品牌。”
“当城市中产阶级依靠消费力和人口数掌握主流话语权,也会出现一批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轻奢品牌。”
“如果没有权利的背书,那么一只鳄鱼做的皮包绝不可能比帆布包贵上十几万,而扩展到国家层面也是一样。”
“在我看来,这个行业已经过时,全球的奢侈品行业,还停留在十九世纪末的世界秩序里,在那套秩序里,欧洲是世界的中心,美利坚只不过是暴发户,至于东瀛更是文化的边缘地带,华国还处于战乱,话语权就更小了。”
“即使如申滩这样的品牌,依靠人脉和资本的力量,维持一个奢饰品玩家的角色,这个身份也是十分脆弱的!”
“所以,当华国的品牌,带着华国的美学,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其实整个行业都不会带上我们。”
“我们华国的美学,是无法平等的进入法国、意大利、瑞士这些国家构筑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奢侈品牌秩序。”
“所以奢侈品的消费者,都是很敏感的,虽然他们未必能够清楚地分辨,但他们可以感知到这种秩序的存在,并且会默认这种秩序是天然合理的。”
奢侈品本身就是用来表明身份,强调差异和秩序,奢侈品的价值也源于这种秩序的存在。
当他们消费奢侈品,实际上是在消费这种差异和秩序,我们是很难突破进去的!
“华国做生意的人,总会陷入一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我要做一个‘华国的某某’。”
“比如做奢侈品,就想做华国的美奇!”
“但问题在于,我们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做一个华国版的。”
“特别是奢侈品,我能理解做奢侈品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这无疑是一桩好生意,只靠印logo就能卖出高溢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