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心病难治(二)
然而,鲍太医这次上门问诊,却并没有像上次那样,一出场就大显神威,即便医疗经验丰富如他,也感到很是棘手。
诊毕脉息后,鲍太医将贾瑞叫到一旁,小声解释道,“看得令祖父这脉象,左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其脉实大而数,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瘀,或心气、心血不足所导致。”
“不懂。”贾瑞摇头说道。
鲍太医苦笑了一下,想着这个贾瑞,好歹也是个举人出身,如何连这些粗浅的医药术语都听不懂了?
不过,有道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有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之书的士林中人,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再也不看其他任何杂书,听不懂医药术语,也是常用之事。
社会上,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脱不下一身长衫的读书人,还见得少吗?
想到这里,鲍太医便不再卖弄专业知识,而是尽量用一种家常口语说道,“你的祖父可能是一个严于律己、心高气傲之人;但高傲太过之后,则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则思虑伤神,及至于伤身,伴随有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一系列消极情绪。一句话总结,此乃心病也。”
“心病?”贾瑞重复了一句,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便宜祖父,当初家庭经济困难的时候,他还强撑着身子,分家析产,帮自己和彩明买房置业。
现在日子好过了,他倒还有了心病了?
鲍太医说道,“是啊。常言道,身病好医,心病难治。令祖父这里,我也只能先开一个益身养荣补气汤的方子。你若是有耐心,便叫下人们熬上几剂汤药,给你祖父强喂下去试试看,若是不耐烦,也无所谓。毕竟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鲍太医特意强调说,“令祖父心病不除,身病便难以好转呀!”
贾瑞似有所悟。
这不就是上一世,一些城里老年人身上所发生的离退休综合症吗?
他们由于退出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定位、家庭角色、生活环境和作息时间的变化,而出现负面情绪和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贾瑞心想,这事儿简单呐,给这个便宜祖父创造一个工作岗位不就是了?
您老人家不是好为人师吗,那我就给您多找几个学生,让你有机会发挥余热。
送走鲍太医后,贾瑞说干就干,立即来到扫盲书院。
经过一番调研,他打算将扫盲书院下设商务学堂,也搬迁到小山塘温泉度假村,所有学员统一安排在学员宿舍,收取一定食宿费。
而剩余下来的东西跨院,共两个院落,在此基础上成立扫盲书院下设举业学堂,分别开设两个辅导班,分别是秀才考试辅导班、举人考试辅导班。
至于进士考试辅导班,贾瑞还没有这个底气,也害怕有违朝廷法度。
进士考试中的最后一项殿试,由皇帝本人亲自命题,谁敢堂而皇之地揣测圣人之心?
怕是荣华富贵、左拥右抱的好日子,都过腻烦了,如花美眷、夜夜笙歌之类的娱乐,也心生厌烦了,想要一心寻死了是吧?
至于扫盲书院下设启蒙学堂,则仍旧安排在倒座房内办学。
后罩房也有教室和办公室若干间,原本还有一个第二小卖部,由林红玉具体管理。
但因为启蒙学堂生源减少,音乐学堂也已搬迁至昌平乡下,后罩房内教学活动已经完全停止。
第二小卖部剩余下来的一些存货,也全部交由第一小卖部折价处理。
贾瑞坚持把后罩房这里先留着,还是想等着以后机会成熟了,再创办一个女子学堂。
次日,贾瑞将薛蟠找来,二人就商务学堂搬迁问题,商量了一回。
薛蟠也举双手赞成,他说道,“北平城里的就业岗位就那么多,商务学堂进修学员们结业后,也不像往常那般受欢迎。还不如搬到昌平乡下,那就新建商铺很多,人流量又很大,学员们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上岗实践,结业后,也能以最快速度找到工作。此外,咱们扫盲书院放在城里,又不能提供住宿,因此,那些保州、津门一带的人,便不大愿意报考咱们这个商务学堂。如果搬迁到昌平乡下后,能给学员们提供宿舍,想来能吸引更远一些地方的人们,来咱们商务学堂求学。”
贾瑞听罢,点了点头,感觉薛蟠跟着自己这么久,耳闻目睹之下,倒是也成长了不少,也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了。
但贾瑞近来,也偶尔听到了薛蟠房中的一些闹剧。
比如说有好几次,薛蟠受到了那个晚秋姑娘的挑唆,打骂了香菱,被薛姨妈知道后,批评他不可这样。
他就赌气带着晚秋姑娘,连续数日外出不归。
薛姨妈担心之下,便又责骂香菱不中用,挽留不住薛蟠的心,导致他都被那个晚秋姑娘给带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