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完好的105毫米重加农炮。
能发射炮弹。射程大约18公里。就这样炸掉了?
当然不行。
废物利用。
18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必须清扫一遍。
正好,空指部地图显示,附近有很多目标。大部分都是正好在铁路线上。
其中,就有日寇的坦克。排成一条直线。可能还在火车上面没有卸下来。
坦克在进入战场之前,一般都是车运的。
日寇为什么要打通津浦铁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来回调运军队。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调运重武器。
包括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等。用火车运输,速度会非常快。
这一点,对于国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国军重武器不多。
48军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为是步行赶来,所以,需要的时间很长。
如果是船运汉口,然后再乘坐火车的话,早就已经投入徐州战场了。
“禹志鹏!”
“到!”
一个国军中校跑步过来。
他就是带领步兵营的营长。一番血战,浑身挂彩。
不过,这个家伙身材非常高大魁梧,是典型的鲁省猛汉。他带的部队基本上也是。
他这个营,也是12军的主力营。高配中校。
若非如此,一个步兵营,也扛不住日寇两个步兵大队的猛攻。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捷克式轻机枪都来不及换枪管。直接打。打到枪管完全报废为止。
“问问,有没有人会用这些大家伙。”
“啊……”
禹志鹏茫然。看着那些重炮。
他们是步兵啊!这些大家伙?
“没有人会吗?”
“有人会。但是不在这里。”
“在哪里?”
“在军部那边吧!”
“都编在55军了。”
孙桐萱的声音微弱的传来。
他被人搀扶着,一瘸一瘸的来到炮兵阵地。
干掉了日寇一个重炮兵阵地啊,这样的高光时刻,他必须出现。
咔嚓!
咔嚓!
那些苏联人纷纷拍照。
还有杜芸也默默拍照。
不用摆什么姿势。随便拍就行了。
从胜利者的角度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风景。
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炮管……
被扭曲的炮架……
被炸毁的汽车框架……
散落的炮弹……
到处都是火光。燃烧的杂物很多……
一些汽油渗透到了泥土里面,导致火焰经久不息……
时不时的,还能找到一些指挥刀……
无论怎么拍,都是非常震撼的相片。肯定能上报纸头条。
尤其是张庸和孙桐萱,两人都是齐齐挂彩,可见战况惨烈。其他战士也是伤痕累累。
“之前的重炮团,人员都在55军。”
“重炮团?”
“两三年前,说给我们配备一个重炮团的。”
“哦……”
张庸敏感的终止这个话题。
两三年前……
重炮团……
可千万别是自己信口胡诌的。
那时候,自己去天津卫出任务,暗暗编造了很多的假消息。
其中,就包括从济南调派一个军北上,还有重炮团什么的。
估计韩复榘信以为真了。将炮兵都准备好了。结果最后发现是假的。自然是大失所望。
“陈队长!”
“陈队长!”
张庸继续叫。
陈松石听到,跑步过来。
他带来的战士,正忙着搜刮各种洋落。
偌大的日寇炮兵阵地,到处都是各种金属残骸、碎片。
还有各种残留的武器弹药。
张庸财大气粗,看不上这些东西。但是对陈松石来说,都是宝贝。
尤其是日寇的各种步枪、机枪、子弹、掷弹筒什么的。都是他们最需要的。能装备很多人呢!
“张专员。”
“你们有人会用这些大家伙吗?”
“不会。”
陈松石遗憾的摇头。
这些都是大口径的火炮啊!他们怎么可能懂?
以前的红军,能够有75毫米山炮就很不错了。长征以后,山炮更是稀罕。
“那你帮我找三十个灵活的小伙子。”
“没问题。”
陈松石愉快的答应。
他对张庸的印象不错。虽然对方是反动派。
但是现在国共合作,国军也是友军。以前的仇恨可以暂时放下。一起抗击日寇。
张庸敢亲自带队偷袭日寇的重炮兵阵地,他还是非常佩服的。
都是战场上的悍将。能打仗,才是金招牌。
张庸带来的国军,基本都是残废了。人人挂彩。很难继续战斗。
很快,三十个精壮的小伙子就集中起来。
张庸给他们简单讲解如何操纵这些105毫米重加农炮。
其实,基本原理都差不多。剩下的,就是力气活。需要花费很多力气。
首先,是调整火炮的大方向。涉及到调整底座炮架。
需要十几个人一起用力才能完成。
调整完底座,炮口基本上是面对北方。就是北面的铁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