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已经让利,做人可不能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
谈崩!
客商甩袖离去。
第二日,盐铺门口多了不少重复买盐的百姓。
伙计发现这种情况,将小本本还给顾客,笑着拒绝售盐:“您昨天来店购买了两斤精盐,按你们家五口人计算,两斤盐可够你们吃两个月了。
所以接下来两个月的份额您已经买齐,如果再想购买只能按三十文一斤算,请问您还要买吗”
服务态度挑不出错,再加上购盐的百姓心虚,讪讪的接过盐本本出了铺子。
隔壁小吃店的李掌柜来瞧热闹,见此情景便问伙计,“原来这个小本本还有这作用那像我这种开了店的情况怎么算”
伙计笑了笑解释道:“如果你拿了户籍过来登记,就是按你的家庭人员配份额,如果你是拿了税赋证明来登记,那便按你们店铺客流量来配份额。”
李掌柜又问:“那为什么超过额度就要以三十文购买”
伙计看了一眼排队的百姓,见他们都支棱起了耳朵。
他更不厌其烦的解释:“如此雪白的盐十文一斤,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也只有我们王妃心善,初来岭南看到百姓生活不易,便想到了这一项惠民举措,十文一斤的雪花盐算是王妃给大家的福利,能享受这项福利的暂时也只有我们岭南的百姓。”
“但你们想想,如此雪白的盐,制作工艺一定繁琐,成本肯定不低,既然制盐卖盐,肯定是要赚钱的,要不然这铺子如何运营下去”
“制盐的工人,场地,铺子,伙计这些人都需要银子,外地商人来贩盐是明码标价三十文一斤。”
“王妃只想赚回成本让盐铺能继续经营下去,让我们岭南百姓以后能继续吃上十文一斤的雪花盐,而不是贵得要死的劣质盐。”
李掌柜恍然大悟,拍了一巴掌,大声道:“王妃仁义!”
说罢,他转身对着排队买盐的百姓道:“你们之中如果谁想倒买倒卖,我看你们趁早死心,别在这儿排队了,排了也白排,伙计火眼金睛,不会卖给你们超了额的!”
等李掌柜回了隔壁小吃店,买盐的队伍有不少人偷偷溜了。
可见这些人都是受别人之托,来此浑水摸鱼的。
伙计对此只当没有看见!
过了两日,南城门口又进了一队车队,仍然是方积带队。
这次运回来的雪花盐比上一次多了一倍,丁掌柜看到马车数量笑眯了眼。
“方队一路辛苦了,请带着兄弟将马车赶到后院去卸货。”
方积拍了拍马车上的货物,“丁掌柜,这次带的盐多了一倍,王妃说其中一半如果你吃不下,便准备往周边郡城铺货。”
“这”丁掌柜迟疑了一会儿,说道:“麻烦你先将马车赶去后院,这事我要去跟王妃商量商量。”
方积点了点头,并没有为难他,转身吩咐兄弟们将马车赶去后院。
一直守在铺子外面观望的客商们,看着车队从路的尽头拐进了后院的巷子,纷坐不住了。
如果雪花盐运到郡城去,那他们不是在这儿白折腾了吗
那怎么行
就这一点盐,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吃下去。
好盐不愁卖!
丁掌柜准备了一下,还没有出铺子,就被几个客商拦在了门外。
“掌柜的,哪儿去生意上门,有啥事等会再去办。”
客商很有默契的将丁掌柜挟了进去。
丁掌柜吓了一跳,想挣脱他们的挟持,“哎,你们想干什么有什么事等会儿我回来再说,王妃还等着我去回话呢.”
“丁掌柜,回话不着急,我们先谈生意啊,先谈生意。”
丁掌柜冷哼一声,“和你们做生意太难,磨磨叽叽的下不了决定,我看你们还是别耽搁我的正事。”
说罢,他还想挣扎,却被几位客商挟得死死的,想逃逃不掉。
伙计眼睁睁看着丁掌柜被几位客商挟着上了二楼,“爱莫能助,自求多福。”
这话不知道说的是客商还是掌柜
半个时辰,几人才从二楼出来。
几位客商达到目的心满意足的出了盐铺,走在最后的丁掌柜抱着一个木匣子笑眯眯的下了楼。
“掌柜的,搞定了”伙计凑过去问。
丁掌柜拍了拍木匣子,夸赞道:“还是你小子主意多,这招不错!”
通过他和方队长故意说了几句话就将这群外地客商搞定了。
有时想成事,用对方法还是真简单。
他们的雪花盐想打开中原市场,与这群客商的合作举足轻重。
丁掌柜见他们只观望无决断,早就急得嘴角起燎泡了。
没想到这小子随便出个主意就帮他解决了当务之急。
只要和这批客商有了合作,他们赚了钱才能引来更多的客商。
以后岭南的商贸往来,雪花盐就是岭南的主打特产了。
丁掌柜抱着匣子回了后院,方积已经带着兄弟们将盐全部卸进了仓库。
这会儿他们正坐客厅里喝茶歇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