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这几年咱们家也赚了点钱,本来想在老家盖房子的,听你这么一说,我还是先把房子买下来。那房子靠路边,连地一起出售,将来咱要是有钱了,可以在地皮上盖个楼房。”
“那敢情好!”楚榆又提醒他,“盖楼房时,能盖多高就盖多高,记住了,不要做尖顶,留着平顶,一直往上盖。将来国家一定会管控盖房子的事,到时候,可不是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了。”
佟大壮一点都不以为,他就觉得一定是大城市有了这种规定,楚榆才会提醒他。
要么说读书好呢,读书能让人变聪明。
“大壮哥看你过得这么好,下定决心把咱家几个孩子都转去德阳读书,女孩子读书好了,将来才不受人欺负。”佟大壮朴实地笑笑。
佟家人人品不错,赚了钱知道感恩,楚榆也愿意提点他们。
“佟大娘,明年你可以试试卤猪蹄,卤的不行,再试试烤的,总之,猪蹄这东西卖得快,有点零嘴的性质,在京市那边比卤肉受欢迎。当然,我就是随口一说,不知道德阳这边人爱不爱吃猪蹄。”
前世,楚榆认识一位大姐,每天卖猪蹄能卖上千根。
这玩意要是能做好,还是很赚钱的。
佟大娘眼睛都亮了,华国人都爱吃,她卖卤肉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可要想多赚点钱,还是要有巧思的。
佟大娘隔三差五会搞点小花样,或者改进一下配方。
楚榆的提议正合她意。
“要么说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楚榆啊,大娘真心感谢你,要不是你,大娘哪能赚到这么多钱?我赚不到钱,我儿子儿媳就得在家种地,也就没时间管孩子学习。现在好了,咱一家人常年住在德阳,孩子都转去德阳读书,也就不用在乡下受罪了。”
大队长黄兴旺也带着几家人过来了,一个发财叔,一个旺德叔,一个松花婶子家。
“兴旺叔,你怎么过来了?”舒爱国掏了烟,一人发了一根,态度恭恭敬敬的。
黄兴旺挺受用的。
本来,舒爱国在德阳开家具城的事,并没有传开,大部分人只以为他去德阳做木匠,赚不了几个钱。后来,村里有个木匠去家具城当木工,去了才发现,这个玺堡家具城光厂房就有上千平方,还从意大利进口了生产线过来。
听说光是买设备就花了一百多万!
乖乖,这是什么概念。
黄兴旺带着全村人一起种地,山关村的人都挺勤快的,可他们祖上命不好,摊上这穷乡僻壤的地方。
土地不够肥沃,良田不够多,村里人累死累活,一年下来,却被其他乡镇远远甩在后头。
眼看着村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上,黄兴旺愁得慌。
听说舒爱国在德阳发财了,就有人来找黄兴旺说项,想托他的关系去舒爱国手下干活。
黄兴旺说完后,舒爱国下意识看向楚榆,这可把黄兴旺整蒙了,舒爱国这么大个老板,雇个村里人去打下手,还要看他外甥女的意思?
这可稀奇了。
楚榆并不想雇村里人,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不能雇佣太多身边的人,更何况这是一个村,今天把发财叔、旺德叔和松花婶子家都弄进去,明天就得把其他人家也弄进去。
现在答应了,下回不答应,就会惹人埋怨。
楚榆不想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她看向黄兴旺笑了笑,“兴旺叔,按理说这种场合,我这个小辈是不该多嘴的,但是兴旺叔是我们山关村的大队长,整个村都是您在管着,咱们村将来能发展的怎么样,取决于村里每一个人,每一家人的发展。”
黄兴旺觉得这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楚榆说的话就是让他心里舒坦。
“楚榆丫头,你有话直说。”
楚榆笑了笑,“给人打工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我们引进意大利的生产线后,机器取代了人工,我们工厂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
黄兴旺到底是大队长,官虽然不大,却管着一村子人,山关村所有人见了他都是客客气气的,楚榆却上来就反驳了他的话,让他很没有面子。
楚榆知道黄兴旺的心思,不过她不是山关村的人,舒爱国不方便得罪人,她却是不怕的。
企业要想做大,就不能搞裙带关系那一套,否则以后很难管。
“兴旺叔,您也别生气,给人打工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倒不如想想别的出路。”
黄兴旺就是没有出路,才来找舒爱国的,他们村被山困出,外出做事不方便,村里人想做个小买卖,都得拖家带口去外地。
像佟大娘那样赚了钱的还好说,赚不到钱,又在外头租了房子,这开销可就大了。
舒爱国是跟他一起长大的,舒爱国对村里人总不好说别的,黄兴旺打听过了,玺堡给的工钱挺高的,其他工厂一个月最多赚二三十,玺堡能赚三四十,足足多了三分之一。
玺堡福利待遇又好,节假日都发钱发东西,员工每年都可以加工资,计件收费的奖金也比其他工厂高,村里人都很心动,觉得这钱给别人也是给,还不如给村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