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也就几天的时间,阿拉木图第一警备营就正式挂牌了。
于是暮山镇周边上百公里的范围就成了阿拉木图第一警备营的日常巡视范围。
几乎每隔几天,瓦西夫就会带着警备营在辖区内巡视一遍。
如果发现什么问题,他们能够解决的,他们就能当场解决。
而他们无法当场解决的,他们自然也是可以上报的。
此去,这一天瓦西夫带着警备营第一连来到位于一条河流边上的一个村子。
在得知这一支巡逻队是由哈萨克骑兵组成的,村子的村民就放下了戒备。
当瓦西夫对村长问道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村长乔佛里老大不客气地说道。
他们河西村需要一座连接河流两岸的桥梁。
修建桥梁这活警备队是真的干不了。
本着自己解决不了就向上反应的原则,瓦西夫回到暮山镇第一时间就把这事反应上去了。
本来,瓦西夫还想着,他们修不了桥梁,东北国防军那些家伙肯定也是修建不了的。
然而,几天后,当警备队再次来到河西村一带巡逻的时候,就看到大约一个营的士兵在那条河上忙碌着修建桥梁。
瓦西夫带着疑惑接触了这个营的营长。
营长不会说俄语,但是这个营门里面有不少精通俄语的战士。
他们都是东北国防军从远东地区招募的士兵。
营长略带遗憾的口吻对瓦西夫说道:“修建桥梁,最好能够使用钢筋水泥,但是如今我们也没有那些建筑材料。
于是六只能在这里暂时修建一座木桥。
这木桥使用一两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一两年后,我们这里连接东北的铁路肯定也就会贯通了。
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后勤部申请钢筋水泥,在这条河上修建一座永久营的钢筋水泥大桥。
这个营的动作很快,短短几天的时间,一座连接河西村和河流东边的木桥就修建好了。
这是一座使用大量原木修建的木质桥,瓦西夫在上面试着走了几次,木桥非常稳固,用瓦西夫的话说,使用三五年没有任何问题。
木桥上不仅可以过行人,连各种马车都能轻松的通过。
还是双向二车道的那种。
那个营的东北国防军士兵在修建这座木桥的时候,不仅河西村有村民在那里看着,周围几乎所有村民都过来看过。
这一种修桥补路的活,东北国防军干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但是,当地百姓却没有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军队就是暴力机关,军队的主要职责就打仗和准备打仗。
对于东北国防军中亚方面军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威慑苏俄都军队,让他们不敢有不该有的想法。
他们第二兵团任务就是威慑控制区内居民,让他们也能乖乖的该干嘛就干嘛。
当然,同时他们也要在当地居民的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于是修桥补路,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翻修房子,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所谓付出就会有回报。
东北国防军中亚方面军的一番操作下来后,也的确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支持。
时间慢慢来到了八月,东北国防军中亚方面军自己携带都粮食也吃了一小半。
让周黑虎庆幸的是,他们到这里来之前所做的准备没有白费。
他们自己携带的渔网,在这里各个大小湖泊里打上来大量的鱼获。
弄得大家几乎天天都有鱼吃,现在大家看到鱼都没有任何胃口了。
但是,没有胃口也要吃。
过来的时候,正是一年的六月份,这个时候种粮食已经早就过了时节,但是在那些地里种菜,却没有任何问题。
士兵们一到他们的驻地,就在他们的驻地周围开垦了大量的菜地。
各支部队的主官都很清楚,接下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在长期驻扎。
按照传统,一个士兵要开垦出来两亩地,种出来的粮食要基本满足各个部队自己的需求。
今年种不了粮食,各种蔬菜却是琳琅满目。
方蔬菜收获的季节来临时,青菜白菜豇豆之类,当时吃不完,各部队居然还把这些蔬菜弄到市场去贩卖,没想到还能从当地牧民手里换来牛羊等肉类。
这可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当然,还有更多的蔬菜一时半会也吃不掉,于是各部队就把这些蔬菜制作成便于储存的干菜和咸菜。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干菜和咸菜居然也被当地居民深深喜爱。
或许有人会说,军队不是不允许经商吗?
他们这可不是经商。
而是把自己种出来的蔬菜拿出来贩卖,换取他们需要的牛羊肉。
这种军队自己解决生活的事情,那可是极大降低了对后勤的依赖。
在这个后勤物资很难到达的地方,那是弥足珍贵的。
所以,也是被支持甚至鼓励的。
在哈萨克,其实也有大片的农田,当地人则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不少居民迁移到苏俄其它地方去了,这些庄稼地却留了下来,地里的庄稼也那个继续生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