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容易吗?今日他们可是把身边的大能都请了过来,定然能对过景桑楼,无论如何也能捞一桌,总共十道诗呢。
众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虽然景桑楼预备了笔墨纸砚,但是有些公子的书童带了笔墨纸,想要抓紧时间,写完之后立马交上去,免得去前头跟大伙一块挤。
是以,除了前头围观的人群,一侧还有一排直接席地而坐,以膝当桌,准备着写字的人。
围观的人也越凑越多。
对面茶楼一处雅间内,卫辰也望着这边的高台。
原本他没有想来,不过这几日,上门请他作诗的人络绎不绝,拒了一个还来一个,他想忽略都不能。
就刚刚出门前,户部尚书家公子还特地去请了他,他让小厮说自己不在府中,这才搪塞过去。
对方或许想到有其他人请了他,挨着时间将近便也没有再等。
他思来想去,还是想来凑凑热闹,看看今夜可有什么好词佳句出来。
他的目光望上高台,偶尔也往景桑楼的雅间打望一眼。
高台上,一应流程核对完毕,掌柜的上前说了一通场面话,开始揭开第一首诗。
白布撕开,后头的诗句露出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
众人写下一句。
上阙一开,三位老师皆眼前一亮,道了一声:好句。
底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随即安静下来。
有先生大声把这一句念了出来,又有人誊抄了几份下来,让大家就近传阅。
底下准备写对句的书生公子,都在琢磨,下一句该对什么才能更好。
楼上,林晚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这一幕。
这些用作题的诗,她打探过了,这个时代没有。
她确保这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些诗,后面她才能一鸣惊人。
一旁,云雀上前来添茶,问道:
“小姐,今日来的,有许多很有才华的文人。
“听闻去岁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被人请了来,还有各府的公子,听闻,还有两位阁老,冲着梁太傅也都来了。
“一共十首诗,便是十道题,每道题若都有不少比咱们的好,那咱们得贴不少银钱。”
林晚笑了笑,没有说话。
且不说这种千古名句她贴不了,如果真有人能越过原句,贴几顿又何妨。
一炷香的时辰,很快便到了。
底下小厮敲了一声锣,大家纷纷交答题上去。
写完的规规整整的盖好了章,递了上去,有些写了一半的,胡乱的凑了一句,也赶忙交了。
小厮把收上来的答案送上去,高台上,三位老师各自面前放了一摞,有好的,相互交换看。
众人伸长了脖子等着结果,只见荀夫子拿起一张,摇头,另外拿起一张,看一眼放到了一边,再另外一张也是看了一眼便放到了一边,看了好几张才看到一张勉强能入眼的,递给旁边的于院长看,于院长也递过来一张,对面的梁太师也递过来一张……
经过一番筛选,选出了十张尚且算好的,公布了出来。
被公布的人被人认出来,引得众人赞叹:
“这一句对得工整。”
“这一句上下意境完全贴合。”
“这一句好,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的,这一句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看来,景桑楼这一回的奖励通票怕是不够用了。”
有写手谦虚回答:“景桑楼的下阙还未出呢,不一定就能越过去。”
有人答:“无论如何,能在那么多文人中脱颖而出,而且还是荀夫子,于院长,梁太傅选出来的,已经是上上篇。”
“哈哈哈,过奖过奖……”
接下来是公布景桑楼的下阙。
底下又喧闹起来,台上的三位老师亦是面色激动,不约而同的往前走了一步。
只见掌柜的撕开外头蒙着的红布,底下一行字显现出来,正是诗的下阙:
——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一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台上三人却是两眼反光,等细细品味一番,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
这一趟来的太值了。
能写出将进酒那般的文采,定然还有惊喜。
果然。
原本他们选出那十句,觉得有几句可得上佳,但是看了景桑楼的下阕,再回去看,立马便觉出好和不好来。
对比起景桑楼的下阕,刚刚那些,被甩出十万八千里。
这一对仗,实在好哉,妙哉。
荀夫子看着这一句,欣喜得不得了,前前后后琢磨着读了好几回,然后大声回复:
“此一题,没有任何一首能越得过这一句去。”
底下嚎声一片。
虽然不甘,但是不得不承认,景桑楼出的下阕确实更好。
而且不是好了一点点,而是好了非常多。
多看几遍,实是心服口服。
对面茶楼,知道大家关注诗会,已经有小厮把这边的消息送至二楼。
卫辰也拿到一张誊抄的,当看到这一句下阙的时候,满眼惊艳,道了一声:“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