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神迹一直没有说到大金守臣守将们的表现,但是从宋国来看,宋国能出现多个弃城而走的一地长官,那大金就不会吗?把时间线拉长,早在最初,各地就已经出现过叛乱的例子了。
至于说这十五万兵马能否阻挡拖雷,概率同样很低,特别是在他们没有进行渡江截击之后。即使因为兵力悬殊,蒙古军队不能直接击溃大金军队,可蒙古还有中路大军啊,等到中路渡江后,必然会派兵下来与这一支西路军会合。
而这些问题还是次要的,最严重的设想是——如果十五万大军在这里被击溃,没有办法再形成作战力量……
【金朝没有想着在渡江的时候截击,那拖雷军自然非常顺畅地就渡过了汉江。】
【从十二月十七开始,到十二月二十,用了四天时间,所有士卒全部渡江完毕。】
【此时,完颜合达也已经在禹山一带布下埋伏,准备打一个埋伏战。但是拖雷还是从探子那里获得了消息,转而绕开了金军的埋伏,继而主动出击,将骑兵分成三队,从不同方向对金军展开攻势。】
【就这么袭扰了几天,完颜合达、移剌蒲阿打算回邓州,补充粮草。在他们回城的途中,拖雷派兵突袭,掠走了所有辎重。】
【时间到了太宗四年。】
【拖雷没有在邓州纠缠太久,此时已经开始率军北上,准备前去汴京,和渡过黄河的窝阔台会合。】
【完颜合达见状,担忧蒙古大军趁着京城空虚进攻京城,于是也离开了邓州,远远跟在蒙古军的后面。】
【随后,金哀宗为了防备蒙古军进攻,也为了清理京城周边,便传令让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两人赶赴京城。】
【正月十二,金军派出骑兵趁着大雾天气,蒙古军队迷路的机会,从背后抄了拖雷的后卫,让拖雷军受到了不小的损伤。】
【拖雷见此,觉得有必要解决一下这些金军,起码不能让他们再有进攻的机会。于是,一边北上,一边开始袭扰作战,金军行军盘营,蒙古骑兵便前去袭击,金军开始追击,蒙古骑兵便立刻远遁。】
【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打乱了金军的行军和日常食宿。】
【很快,就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大雪降临。】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瞳孔一缩:“下雪了。”
对于作战而言,天气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天气原因,转败为胜甚至大胜特胜的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同样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大好局势急转直下,乃至一败涂地就此葬送的同样不少。
而这些情况下的战役,没有一个不是传颂千古的着名战役。
对于大宋而言,特别是现如今已经到了南边的大宋而言,若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天降大雪,同样不是好事。
那么金国如何?
“或许对于最初的金国而言,大雪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的金国就不一样了。”赵德昭同样觉得这就是金国这一路大军的灾难。
从前的金国,纵使赵匡胤他们非常厌恶,但也不能否认他们出自北地,对于严寒的忍耐力大约是要比普通中原人好上一些的,但是现在的金国,经历了百年的安逸和中原定居,他们还能否忍受这样的天气?
更不用说,这十五万兵马中,有多少是女真人,有多少又是汉地百姓……
总而言之,现如今,更能适应严寒气候的,是蒙古人。
再加上,金国穷途末路。任何一个王朝走到最后,国库财政都是一塌糊涂,基本上不仅没有钱保证皇室的往日尊荣,更没有钱为军中列装。因此,这些金军能否有足以保障严寒作战的冬衣都不好说。
赵匡胤想到这里,神情顿时一垮。因为这件事,不只是金人的问题,同样也是大宋的问题。
可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朝廷能够保证对于士卒的给养,那压根就不会走到灭亡的地步。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有那么一瞬间,眼神中露出了厌烦嫌弃的情绪。
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拖雷采取的这种战术——这太让人熟悉了,北边的那群家伙每次侵袭大汉,都是秉持着这一理念。
【正月十六,大雪继续在下。】
【此时,金军已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士卒僵立,刀槊冻不能举。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粮草消耗的问题:早在顺阳商议的时候,就有人表示不能放任蒙古军队渡河,否则“我腹空虚能不为所溃乎?”】
【好在,此时金军已经即将抵达均州(河南禹县),在这里或许可以获得一定补充。】
【而在正式进入均州之前,先出现的是三峰山,与三峰山一同出现的,是一支蒙古军队。】
【这是拖雷派出来作为诱饵的一部分骑兵,此时拖雷三万兵马已经与窝阔台渡河后派来的一万骑兵会师。】
【拖雷派出了一部分骑兵作为诱饵,诱导金军行进。但随后又不直接作战,而是将金军包围了起来,然后时而袭扰,让金军始终处于不能休息的状态。而蒙古军自己,则在拖雷的安排下轮番休息,烧火烤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