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刻,他们就做出了应对:自己一心观看神迹,想要从中找出有助于大汉蓬勃发展的内容,因此未能听到陛下的这一声感慨。是的,就是这样。
卫青几人虽然并不惧于这种问题,但也没有就此说什么。
刘彻显然是在回忆往事顺带着敲打一波大臣,而众人的反应也明显给出了答案,他们又何必没事儿参与其中?
【铁穆耳登基后,改元元贞,这个年号用了三年,在元贞三年的时候,又改年号为大德。】
【他在位期间,元朝算是较为平静,对外得到了四大汗国的承认,成为了名义上的四大汗国宗主国,并平定了西北的大部分动乱;对内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大体上采取守成之策,稳住了国内情况。】
【当然,问题也同样存在,如贪污腐败、货币大幅贬值、物价飞涨等等。】
【而另一方面,对于甘麻剌等可能产生威胁的宗王,铁穆耳也可以说是成功压制。大德六年正月初十,甘麻剌薨逝;大德九年,甘麻剌长子、梁王松山奉诏勿问云南事,因不得志,忧郁成疾,随后也薨逝。】
【但是,铁穆耳本人显然存在不算小的问题:大德九年五月,皇子德寿被立为皇太子,十二月,皇太子薨。】
【随后,铁穆耳:甲.立其他儿子为皇太子
乙.立侄子为皇太子
丙.不立皇太子】
元朝,至元年间。
不论是进行选择的忽必烈,还是旁观的真金等人,都直接排除掉了第二个选项。
开什么玩笑,作为压了兄长登上皇位的人,铁穆耳能想着再把皇太子这个名分给到侄子头上,那才是真的见鬼!他们孛儿只斤家也没这种传统。
有这个传统的,还是那些个金人吧……不过,宋人那边,算是有还是没有?
忽必烈看着剩下两个选项,陷入了思考:甲当然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丙……也未必只是一个无用选项。在前一任皇太子出了问题之后,不再立皇太子或者皇太孙,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之事。
【甲】
【选项错误】
【丙】
【铁穆耳在德寿薨逝后,并没有重新立一个皇太子。】
【这不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德寿就是铁穆耳的独子。】
元朝,至元年间。
忽必烈惊呆了,他在前面想了一串不立皇太子的缘由,却真的完全没有往这一方面想——德寿是铁穆耳的独子,独子!没了德寿,铁穆耳连个备用人选都没有!
真金等人也陷入了沉默。皇帝无子,继承人的位置空悬,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完全不用想都能知道……所以,这就是在元成宗之后,大元陷入了连续换皇帝的困境之中的原因之一吗?
皇帝们都无子?
若是真的如此,那大元莫非是受到了什么诅咒?
【同时,大德九年并非只有皇太子薨逝一件大事,还有另一件:铁穆耳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卜鲁罕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哈孙。】
【铁穆耳既已患病,身体情况自然并不乐观,大德十一年正月初八,铁穆耳驾崩,庙号成宗。】
【随后,在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之前,自然是由皇后暂时摄政,稳定局面。】
【而争端便是由此刻开始。铁穆耳无子,继承人自然只能出自宗室,那么参与其中的会有谁呢?有甲.甘麻剌一系;乙. 答剌麻八剌一系;丙.真金弟弟忙哥剌一脉:
甲.以上三者皆有
乙.甲乙
丙.甲丙
丁.乙丙】
元朝,至元年间。
真金有些惊讶,忙哥剌一系怎么也可能参与进来?——这不应该完全是自己这一支的事情么?
忽必烈看了眼他:“你觉得会是什么情况?”
真金没有说自己更倾向于哪一个选项,而是进行了排除:“儿子认为甘麻剌一系不太可能参与,甘麻剌和松山都已经薨逝,即使还有其他儿子,大约年岁也尚小。”
而神迹中的选项,起码都包含两支力量,那既然甘麻剌一系被排除掉,自然就只剩下了答剌麻八剌一系和忙哥剌一系。
忽必烈神色带着赞同,他也觉得甘麻剌一系不太可能,至少这一次争位中可能性不高。但是,答剌麻八剌一系也就罢了,忙哥剌一系若说要推出个带头人,那必然是忙哥剌的儿子、将来能够继承安西王之位的阿难答——但是,他在朝中得到了谁的支持?
莫非是皇后等人更倾向于这一支没有与他们在先前发生过皇位斗争的支系?
【丁】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发自内心地道:“这可真热闹。”
皇帝本身上位就不是十分的顺畅,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争斗;随后皇帝又独子早逝,以致储位乃至日后的帝位空悬……而接着,参与其中想要谋夺新一任皇位的,除去同为真金一脉的答剌麻八剌一系,还有真金的弟弟忙哥剌一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