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人上瘾了,那么这个人几乎一辈子都不能摆脱这个东西——虽然他不清楚能不能戒掉这些东西,但是即使能够戒掉,又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多人,有多少人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力,能够戒除掉这种东西?
康熙可不相信能够有这种意志的人,会有多少。
像是普通百姓,他们有多少会选择与自己的痛苦对抗?而不是干脆妥协?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包括满洲大族的子弟,不少有自幼娇生惯养的,即使不是娇生惯养,也没真的吃过什么苦,这些人能忍受多少的痛苦,只用来戒掉这些他们的家中目前还能买得起的东西?
康熙已经不怎么对这些富贵子弟的高期望了——虽然他依旧不断坚持要求保持满洲传统。
皇子们同样心神震动,毕竟,能够让莺国等各个国家这么走私销售已经被禁止的东西,那这其中的各种链条可是不能不让人为之心惊。
能够走私过来,说明当地的官员已经参与了进去,或者最起码收受了贿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能够转入内地,也必然有其中各个关节的官员被打通;从沿海一路到内地,包括各个地区的销售,还说明必然有大清自己的商人在参与售卖……此外,鉴于一些地区宗族的力量,那么说明一部分当地乡贤也都已经参与了其中。
这简直是从上至下,没有一个没有被打通的,没有一个没有被渗透的!
而在链条最终的购买人群,有普通百姓,有小家族、大家族,有皇亲国戚,宗室估摸着也跑不掉……——那些底层的普通士卒呢?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大唐有这种东西,但还好,起码数量没有这么多,外部也没有什么人一门心思地想着让这种东西大规模流通。
幸好!
清朝走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皇帝想要禁止就能够禁止的了。
如果,此时没有诸如莺国之类的外部力量,让清朝自己内部处理,又有皇帝一心禁止,说不定还能成功;但是。现如今内外交织在一起,皇帝能用的人有多少?这些人即使没有在这方面有利益,他们愿意彻底得罪——不,不是愿不愿意,而是他们能够做到彻底消灭另一方参与此事的团体吗?
民间,清朝有那么多的钱粮用来处理这种事情吗?——他们又愿意花费那么多钱粮吗?
房玄龄等人也是大松一口气,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过这种东西能够发挥这样大的威力。同时,他们在心中,也把对欧洲的各个国家的警惕拉满,并决定日后如果处理相关事宜,务必要想一想最恶劣的可能。
至于对这种东西的处置方案……得找个医学方面非常有权威的人看看,而且相关的渠道和售卖必须先看管起来。
【在这一时期,莺国通过危险品的售卖,获得了不小的利润,但是他们依旧不满意,因为清朝虽然在不断地流出白银,但暂时还没有变成对莺国的贸易逆差,这让他们觉得现如今的销售渠道还不够,想要通过武力方式来扩大销售渠道。】
【而在他们还在商讨这一事情的时候,清朝也加大了对危险品的杜绝力度。】
【以往,清朝对于危险品的杜绝方式,主要是在关口就加以管制,随后严格检查外国商人以及一些可能与外国有关的商人,而在终端,则严查贩卖者和相关的馆子。】
【此时,鸿胪寺卿黄德成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表示以往的禁止措施不太妥当,因此才一直没能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他表示,如果从关口管制,确实理论上可行,但是相关官员大部分都想要以权谋私、从中获利,那么这样的管制实际上就起不了效果;而除了清朝官方开放的关口,其他沿海也不能保证不会有当地官员私自接收一些货物。】
【如果直接禁止通商,一方面,损失了正常货物的税收收入,一方面,只要那些危险品货船停在海上,就会有人帮他们搬运。】
【因此,黄德成总结,难以管控的,不在于外国商人,而在于内部的“奸民”。】
【奸民又包括贩卖的人,和购买的人。】
【管理贩卖的人,又很困难,因为总有利益相关者阻拦,包括相关的官吏、地方大族、底层的普通衙役等等各种人群;如果想要用自己种植然后生产来替代外国的入侵,可自己种的使用起来又不如外国的过瘾……】
【因此,不如前去管理那些购买的人——一年必须戒掉,一年之后检查,戒不掉的统统干掉。】
【这样,就从终端阻断了进一步的泛滥。】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觉得这个方法不是没有可行性的——最起码对他而言。
反正,这本质上就是考验一个皇帝对于国家的掌控能力嘛,不论是对普通百姓,还是对于各层官员。他老朱可不担心这个。
大明现如今要是真的有人想要用这个挑战他的权威,那么他立刻就能让那个人看到最希望看到的场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