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归,皇帝的态度确实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变化。虽然此时还没有产生明显转变,但也已经不同于以往了。】
【而在简峰的一众幕僚之中,有一个人非常关键,这个人也是那个让简峰决定进行作战而非谈判的人,此人名叫张牧青。】
【张牧青,是皇帝在位期间的举人,他的政治主张也非常鲜明,那就是严厉禁绝危险品,同时,他还积极踊跃地参与各种政治集会、活动,自行组织乡兵等等,是一个非常有政治主张、也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在这段时间中,他加入了简峰的幕僚群体之中,向简峰建言献策。】
【简峰本人的官途生涯中,对于军务、作战指挥、战术方针、战略判断等是有所欠缺的,他并不是以往的那些一地督抚、军中老将一类。因此,他向广大社会的士绅们征求建议,聘请贤士。】
【而张牧青也在这段时间中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他的作战方案有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要讲究用人。正确的用人,能够事半功倍;错误的用人,不仅可能事倍功半,更有可能收获之前那种欺上瞒下的结果。因此,张牧青表示,想要用人,必须有优秀的人选,他提议的人选就是林石麟。】
【当然,用人,起用林石麟,一个是为了他处理事务的能力;一个,就是为了林石麟本人坚决的作战意志,希望能够借此来鼓舞士气,引导官军。】
【但是,只是调来像是林石麟这样的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出重拳,比如将上次作战中逃跑的将领与余紫蝉等人,直接斩杀,以此来克制军中的阵前溃逃的风气。】
【接着,就是具体的作战方式了。】
【张牧青表示,既然皇帝已经调集了一万两千余兵力了,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用六千名三省的士兵作为生力军,再集结一万名士兵——皇帝调集的兵力不够,那我们还可以自己招募嘛。】
【既然招募了,那么招募的对象就应该放宽一些,不局限于军中,还可以招募沿海的那些土匪、渔民等等,招上两万人左右。这些人熟悉水性,甚至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是再好不过的招募对象。】
【有了充足的兵力后,就可以准备作战了。】
【张牧青提出的作战方式并不是央洲在前面几次与莺莺国舰队作战时的军队集结作战。】
【他认为,应该让这些兵力都伺机潜伏进明城,以及已经失陷的平海县和稳海县。潜入进去的时候,和潜入进去之后,这些兵力都不分什么水陆,也不需要组成什么队伍,让他们各自为战,只要能够保证自己潜伏在合适的地方就行。】
【陆军就潜伏在陆地上,懂得水性的就可以尝试潜伏游荡在水道之中。】
【当他们潜伏完毕之后,就可以展开作战,非常简单——不论水陆,看到一个敌人,就杀掉一个敌人,看到一艘莺莺国的舰船,就烧毁一艘舰船。】
【凡是立下了各种功劳的,统统都给予重赏,什么时候报上来、什么时候就发下去。】
【总之,张牧青是打算通过这些潜伏进去的人来尽可能地杀伤杀死莺莺国士兵、军官,尽可能削弱莺莺国舰队的作战能力;同时,他还想要借此动摇莺莺国舰队的军心,让莺莺国舰队自乱阵脚。】
【——而当莺莺国舰队真的出现混乱的时候,就是在外的主力大军出兵的时候了。】
【大军与潜伏在内的兵勇配合,内外夹击,就可以将莺莺国舰队消灭得一干二净。】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思考了一瞬,觉得这个张牧青提出来的方案确实有可取之处:“既然央洲的军队从正面确实敌不过莺莺国舰队,也抵挡不住对方,那么这种分散开来,在莺莺国舰队驻扎地带内部掀动混乱的方式倒也不是不可行。”
在前面的数场战争中,莺莺国舰队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央洲从正面并不是他们的对手;且央洲多为防守作战,缺乏主动性,让莺莺国舰队占尽主动——还是那句话,打防守,也不是必须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
央洲已经无数次让莺莺国的陆军绕制自己的侧后方登陆并发动攻击了。
既然正面作战暂时敌不过,那么为什么不想一想一些不需要正面交锋的作战方式呢?这种方案并不少。
比如,像是莺莺国陆军一样的绕至敌后。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面对莺莺国舰队的时候,可能不是那么的好用;但是如果改变一下,不是直白地绕到后方,而是像是张牧青所说的这样,把兵力分散开来呢?
直接派遣军队绕到后方,极有可能被发现,然后再度变成正面作战;那么化整为零,将兵力分散,让他们以小队甚至个人进行潜伏,被发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许多。而只要他们能够潜伏进去,就有可能能够击杀一些莺莺国舰队的士兵。
而如果莺莺国舰队不能及时地扫清潜伏在他们驻扎地之中的所有隐患,或者不能找到反过来克制这种袭击的方法,那么,莺莺国舰队的行动必然会打折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