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如今,皇帝到底有没有发现问题?有没有发现底下这些官员将领们到底捅了多少篓子?
他是因为发现了战争情况的不对,以及官员将领们干的事情,才态度上出现了一些转变;还是,他依旧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只是单纯的觉得现在继续打仗不太合适、不太划算了,进而态度上发生了转变?
【正如刘玉汶以往一向符合皇帝心意一样,在开战以来,他其实也一直是一名坚决的主战派。】
【在当初钦差大臣还是伊农的时候,他对伊农的举措就非常不满,同时,他为了更好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还自己派人前往莺莺国舰队驻扎的地方进行探查,通过获得的情报,他判断不论是伊农还是静安的那种“和平谈判”的想法都不能成功,于是,便将这件事情隐晦地上奏给了皇帝、】
【同时,他还和颜载岱一同联名上奏,请求皇帝派遣林石麟等人前来曲江,主持这边的事务。】
【而在滨南省等地的数次战败后,刘玉汶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依旧坚持主战,在新任钦差大臣裕舒抵达后,更是积极配合裕舒的各种工作,为沿海地带尽可能地打造坚固防线——尽管困于认知上的差距,这些防线依旧不够坚固。】
【当然,彼时的刘玉汶并不清楚这点。】
【因此,在接连战败、甚至作为钦差大臣的裕舒干脆直接自尽之后,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和震动。】
【在他看来,虽然可能有所欠缺,但是裕舒亲自监制的平海县的防御,以及他带着一些官员打下的稳海县的防御,已经是最为坚固的方案了,可连这样的方案都这么迅速失败,还有什么办法?】
【这个状态也在他的奏折中有所体现,他没有再简称主战,而是表示自己实属一个庸才,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
【而这时候,皇帝新派遣的钦差大臣简峰,又在钱州等地长久逗留,官员们还一味捞钱,刘玉汶现如今已经丧失了信心;随后,他又对另一地的巡抚因病去职感到了羡慕之情,开始想着自己能不能也因为身体不好、患有疾病而得到皇帝的罢免……】
【而在简峰也再次战败后,刘玉汶的思想便彻彻底底发生了转变。】
【他一反之前对伊农的行为不满的态度,转而向皇帝上奏,请求他再次任用伊农,并认为伊农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做法;除此之外,他还上了一封可以概括为“十可虑”的奏折。】
【当然,虽然他的态度转变了,但是这封奏折的写作方式,还是充分体现了他身为官场老手的水平。】
唐朝,贞观年间。
在场众人尽皆不免发出叹息之声。
刘玉汶的态度转变……实在是有迹可循,又非常符合逻辑。非要说的话,也不能说不是情有可原。
从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一个即使在滨南省战败多次后依旧坚定的主战派,到后来的曲江一带的作战中认真布置防守,再到惨烈战败后的丧失信心……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刘玉汶会发生这样的态度转变,其实是从一开始就能够说是注定的。”房玄龄道,他对于刘玉汶最终发生这样的态度变化并不奇怪,“实际上,刘玉汶和其他的央洲官员们也一样,他在最初其实对于莺莺国舰队的战斗能力和能够造成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实际的认知。”
换言之,刘玉汶虽然之前确实是坚持作战,坚决作战,毫不退缩,但是他的这种态度并不是建立在已经认识到了莺莺国舰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上,也没有建立在确切认识到了央洲本身和莺莺国舰队的作战力量、武器装备等方面存在的一定差距上。
他的坚决主战,主要还是建立在他过往的认知上,包括过往的对于央洲上国地位的认知,和过往对于其他敌人作战能力的认知,以及过往对于央洲军队作战能力的认知……
而并没有对莺莺国舰队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知。
一个能够坚持到底的主战派,事实上是需要有着对敌人的比较全面的认知,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能够坚持到底的主战派——当自己认识到了敌人的实际水平,认识到了自己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当自己和敌人有着差距的时候,还能够坚持坚决作战……
这样才能铸造出一个能够坚定坚持下去的主战派。
刘玉汶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认知,因此,在猝不及防遭遇了与自己各种设想天差地别的惨烈的失败之后,他才会受到这样大的打击,进而态度产生了彻底的翻转。
“不过,也不能说他现如今的主张是完全不对的。”长孙无忌也叹息道,央洲现如今的情况,很难说是坚持打下去正确,还是暂时缓一缓正确。
要他说,究竟哪个正确,就要看央洲后续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说,央洲现如今能够立刻认识到莺莺国舰队的超越央洲的地方,并且立刻判断出莺莺国舰队的欠缺和短板,并且在接下来的作战之中充分应用,然后从莺莺国舰队的短板攻击成功,使得自己占据了主动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