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太上天平国这几次权力架构的调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不仅是局部或者地方的权力架构调整,也不是低层的架构的调整,而是统统都涉及到了最高层。
——最高层的权力架构,也不是不能调整,万一确实有需要呢?但是,也不应该是太上天平国这样,屡屡调整,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留的啊!
【李文寿在从西边回来之后,便将自己的下一个作战目标定为了曲江,并且,已经开始了对曲江各个地区的作战行动——这是总理政务的虹谦吉所不同意的。】
【在虹谦吉对整个局面的理解和规划中,此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作战目标,还应该是古皖市。虽然现在古皖市已经失陷,但是他依旧觉得应该在这个地方投注主要兵力,李文寿和陈藤丕两人应该再度出征,将古皖市从潇军手中夺回来。】
【换言之,他现在的主要目标,依旧是控制住天江。】
【为此,他还特意从金京发了一封信给已经到了曲江地区的李文寿,要求他停止在曲江地区的作战,重新沿着天江而上,带兵继续去和潇军作战。】
【虹谦吉的理论是一种称得上是自古有之的理论,那就是将整个天江视作一条长蛇,西边的湘北省是蛇头,中间的徽国省为中段,而东边的曲江等地区是蛇尾。如今太上天平国没有获得蛇头的掌控权,而倘若徽国省这个中段也丢了,那最终即使太上天平国控制了曲江一带这么个蛇尾,也没有什么作用,而且也守不住多长时间。】
【但是李文寿完全没有理会虹谦吉的信件,他直接回信表示,在他看来,古皖市已经没有什么夺回来的可能了,而且,他本人也不愿意离开曲江。】
【李文寿之所以重视曲江地区,是因为他发现了曲江一带现如今的情况,他发现他能够从曲江一带获取到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物资、钱粮、还是其他军事方面的资源,且困难程度也要比古皖市等地方要低上一些。】
【因此,尽管虹谦吉对此大怒,又竭力劝说,最终也并没有能够改变李文寿的注意,他依旧停留在曲江一带,整个太上天平国的重心也因此开始逐渐转移。】
【同时,虹谦吉还要面临一件事情:他的地位在整个太上天平国的权利链条中的微妙下降。】
【在他以及其他人对外作战期间,虹仁秀已经将自己的儿子推到了前台,拥有了不小的处理政务的权力,他的地位要高于虹谦吉;同时,虹谦吉也不再是虹仁秀与朝臣们之间唯一的转接者。因此,等到战争暂时结束,虹谦吉从西边回到了金京的时候,尽管他还有着总理朝政的权力和名位,但是他已经不再是太上天平国的二把手。】
【虹谦吉指挥不动李文寿,同样也是他的地位下降的一种微妙体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倒吸了一口凉气:“太上天平国这是要走向分裂了?!”要不然,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
虹谦吉,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太上天平国的总理政务的人,都还是处理各项事务的负责人,统筹太上天平国的整个局面,调节各方兵马,对接虹仁秀……
结果,在虹谦吉这样不满意李文寿的行为的情况下,在虹谦吉这么坚定地认为应当去攻打古皖市的情况下,在他屡屡传信李文寿的情况下,李文寿居然还真就一直呆在了曲江不挪窝?!
这是什么,这是中央指挥不动地方——还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掌握着大量军队的核心将领!
哦,也不能说中央就一定指挥不动地方了,毕竟李文寿是不听虹谦吉的话,而不是不听虹仁秀的话……但是这也同样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地方。
毕竟,不管虹谦吉再如何,他现在还是在总理政务,依旧有着相关的权力——虽然他不再是二把手,而是被虹仁秀的儿子压下来了,可他的职务、他的权力还没有被收回!
既然权力没有被收回,那他就还是有着相关的指挥军队和将领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李文寿直接无视了虹谦吉的命令……这已经把太上天平国上层的权力撕裂展现的不能更明显了。
“虹仁秀……他到底对于朝堂构建有没有相关认识?”赵光美问出了一个在他心中盘亘许久的问题,一个从之前金京事变、几王互杀时候就开始存在的疑惑。
先是之前,虹仁秀直接把处理朝政的权力都交给了杨龙嘉和魏名志,甚至,杨龙嘉还独揽了大权,而虹仁秀自己则是退居到了幕后——你这是在干什么?天下还没有定下来呢,就不管事情了?就不掌握权力了?作为太上天平国的首领,你为什么要退居幕后???
要知道,权力放在那里,总会有人掌握。既然虹仁秀放手,那杨龙嘉就必然会握在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杨龙嘉本来没什么心思,他也必然会、不得不起什么心思;等到杨龙嘉压不住的时候,发生冲突甚至流血,都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