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地道也不仅可以用作作战进攻,还可以用来撤退,或者传递消息等等。
至于说反击敌军的地道,像是太上天平国军队这样通过自己挖地道来反击,是一种方法;在己方营地或者城池的周围,挖掘陷阱深沟,让对方的地道挖不过来,或者是挖过来就要面对水淹毒烟等困境,也是一种方法。
“太上天平国军队现在是难以出城,否则,在城外的城墙周围挖掘一道深沟,在深沟之中投放毒烟或者灌水,最少也能给潇军的这些地道战术造成点影响。”尉迟敬德道。
看潇军的做法,也不是真想着能够挖到金京城内部去,他们的第一目标大约还是挖到城墙根下,然后设置好炸药,通过炸药来在城墙上炸出一个足够大的缺口,让潇军可以通过地面冲入金京之中,继而攻破金京城。
这样一来的话,太上天平国在金京城外如果能够布置一道应对地道的陷阱,或者深沟,就可以对潇军的地道战术造成阻碍。
可惜的是……太上天平国军队现在出城困难啊,还在己方控制的城门,就剩下了一个东门一个北门,西面和南面都已经丧失作用了;东面的那个城门,还需要面临对面的两座要塞之中一座高地要塞被潇军控制的境况。
更不要说,潇军甚至都已经在金京城外围着城墙建了一圈壁垒了,两者距离最近的都只有一百米……此时的潇军,尽管确实面临粮草问题,但是单从此时来看,那实在是占尽先机和优势。
“现在就看剩下的那座东门要塞了。”李世民道,双方地道对地道,一时间分不出什么高下来;但是地面上虽然大体上处于平静,可还是有着战事的——东城门外的那两座要塞。
潇军前面夺取了山顶的那一处要塞,剩下个山脚的要塞还在太上天平国的控制之中;而这样的重要地点,鄫城国必然不会放过。
更不要说,虽然这两座要塞之中,分为山顶和山脚,可就算是山脚的那个要塞,高度也是要比金京城高的——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战场上可不算小。
【到了六月份,潇军已经挖出来了三十多条地道,在挖掘和对抗之中还战死了四千余人,但是地道方面的战事却依旧没有什么进展。】
【不过,很快,潇军就取得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在七月初的时候,他们夺下了金京东门外的位于山脚的要塞。太上天平国在东门外已经没有一个在控制中的要塞了。】
【而山脚要塞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虽然名为山脚要塞,但是这座要塞还是能够做到居高临下地俯瞰金京城,同时,比起山顶的那座要塞,山脚要塞和金京城城墙的距离也要近上许多,最近的地方,几乎能够挨到金京城墙的墙体。】
【因此,在夺取了山脚要塞之后,鄫城国所部在这座要塞上架设了一百多门火炮,开始了对金京城的昼夜不息的炮轰。】
【连续炮轰对金京城中的影响极大,因为炮弹不断地被发射进城中,城内的民心越发涣散起来;同时,炮弹在发射的过程中必然会越过城墙,这导致城墙上的太上天平国士兵——特别是观察员们——不得不随时躲避到安全的地方,难以维持对潇军的地道的观察。】
【由此,潇军的地道挖掘工程越发顺利,在火炮的掩护下,地道的长度越来越长。】
【而同时,潇军还在寻求着其他突入金京城中的方法,在山脚要塞的那部分士兵开始从四处拉来石头、泥土、草等等,用来填补山脚要塞和金京城城墙之间的凹陷,尝试着能否将这处凹陷填实,到时候潇军就能够直接从山脚要塞走到城墙上,进而走入金京城中。】
【挖掘地道的坑道兵们,也在挖掘一道关键地道。】
【这一条地道挖掘的起点距离城墙约有七十米,向着城墙的方向直直进发,坑道兵们每天能够挖掘四到五米,而在距离城墙比较近的时候,坑道兵们开始分开挖掘,从这一条主地道分散成数支分支,每个分支地道单独挖掘,并不联通,而分支在挖掘的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凿出一个洞穴来。】
【太上天平国的军队知不知道潇军有一条地道已经挖的如此之近了?当然知道。但是,山脚要塞对金京城连续不断的炮轰,绵延不绝的炮火,导致太上天平国军队压根没有办法用挖地道的方式来对抗这支潇军地道。】
【七月中旬,一天的半夜时分,李文寿带着数百名骑兵从东门冲了出来,想要通过地面作战对潇军这一条地道的入口处的桩子发动攻击,攻破那道围桩,但是没有成功,被地面上的潇军逼回了城中。】
【而这也是太上天平国对这一条地道、对潇军的最后一次机会。】
【三天后,潇军的这一条地道就差不多挖掘完成了,鄫城国开始下令在已经挖掘出来的、位于城墙下方的数个洞穴中埋藏炸药。】
【由于之前的数次炸药爆炸失败,以及多次地道挖掘失败,这两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央洲朝廷对鄫城国所部施加的压力,鄫城国决定,来一把大的,不怕火药放多,就怕放少了迎来又一次的失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