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看着神迹,默默叹息,既然如此,那二子就随他去吧,等神迹结束后,自己也退位便是了。
真正倒了霉的是开皇年间的李渊。
开皇十八年。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面面相觑。唐朝他们不知道,但李渊他们可是知道的。
作为独孤伽罗四姐的儿子,李渊一向颇得独孤伽罗的喜爱,这种喜爱自然而然连带到了杨坚的身上。
杨坚建立隋朝后,李渊一入朝,就担任千牛备身这一非亲信不得担任的职位,时常跟随杨坚左右,杨坚对这个外甥也颇为宠爱看重,随后又让李渊担任谯(安徽亳州)、岐(陕西凤翔)的刺史,而此时李渊正在陇(陕西陇县)担任刺史。
他建立了唐朝?
那究竟是自己在位期间、还是太子继位后发生了篡位之事?
毕竟南北朝以来,宫廷政变并不少见,大多都是将权力从一个贵族转移到另一个贵族手中,但原先的贵族也并没有脱离出这个权力的圈子。
独孤皇后先下了决定:“先把他召回京城,至于唐国公府内暂时先不用动作。”
开皇十八年的李渊还远在他乡,而开皇初年的李渊可就在杨坚身边担任千牛备身,顿时就被杨坚和独孤皇后叫到了面前。
大业十年。
自杨玄感叛乱后,就越发敏感多疑、暴躁的杨广听到了那句“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言后,就对身边所有知道的、他认为有反叛之心和反叛能力的李氏之人严加关注。
本来李渊也是他心目中的嫌疑人之一,但李渊近来表现得越发荒诞享乐,他也就暂时放过了李渊。
此时,却看到了神迹中的唐高祖,“是李渊?!”杨广面色阴沉,若是杀掉李渊……
【对了,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白月光”。】
【此处的白月光可以理解为一直放在心上,不断追求的人物,是理想,是信仰。】
唐朝,贞观三年。
“白月光,是这般含义吗?”李世民几乎有些恍惚了,他虽一直坚信自己必将能够创下不世功业,但却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大唐人心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他有些哽咽,“朕……”
“二哥,这是你值得的。”长孙皇后在他身旁温柔道,显然对此也极为喜悦。作为陪伴李世民一路走来,相知相伴、举案齐眉的妻子,她对于李世民付出的种种心力可以说再清楚不过了。李世民能够获得如此赞誉,都是他应得的。
武德年间。(其他时空)
尚且还是太子的李建成面色颓然,肩膀顿时垮了下来:“输了啊……”如果说李世民仅仅是当上了皇帝,他或许还有一争之力。但此时李世民享有了如此高的评价,他又拿什么去与之相拼?他用什么和这样的煌煌功业相较?
找个机会,自请废太子吧,或许还能有个好点的结果。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妻子太穆皇后窦氏的第二子。】
【他出生时,李渊还是隋朝的唐国公,又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备受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的信重。】
【而同时,李渊可称隋文帝杨坚“姨父”。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正是隋文帝的妻子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因而,李渊李世民与隋朝皇室有着相当近的血缘关系,其后的隋炀帝杨广亦是李渊的表兄,李世民的表伯。】
【另一方面,太穆皇后窦氏同样出身名门。】
【其父窦毅是西魏、北周重臣,母亲则是宇文泰之女、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太穆皇后与舅父周武帝关系极好,时常被带在身边教导。而杨坚建立隋朝后,虽对宇文皇族亲王多有杀戮,但宇文氏和姻亲依旧活跃在上层权利中心。】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李世民,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武皆通,特别是武略方面,继承了北方军事贵族的优良传统,精通骑射,这也为后来他征战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武德九年。
听着神迹细数李家的历史,李渊不由也回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生活。
小时候,自己父亲尚在之时,母亲的身体也健朗,自己的童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七岁时,父亲早亡,自己袭封唐国公,当时自己受到了姨父和姨母的诸多照顾,后来还从“大野渊”改回原姓。
不可否认,姨父姨母对自己恩情深重,但自己是什么时候起了野心呢?大约是自己担任太原府留守,有了这个与自己封号相同的地区的职位吧,后来又听说了那个“李氏天子”的谶言……加之表兄杨广与自己关系算不上好,而隋朝又摇摇欲坠……
贞观三年。
李世民则是想起了母亲在世时的温情时日,他自小就与母亲关系甚好,也深得母亲的宠爱。
汉朝初年。
刘邦听着神迹讲述,自己算了算这一大堆人的亲戚关系,不由道:“这不就是一群贵族内部通婚和亲戚关系吗?隋文帝,他的妻子和唐高祖的母亲是姐妹关系,而隋文帝应该还是在那个北周之后建立的这什么隋朝,而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又是北周公主的女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