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
皇子小团体继续嘀嘀咕咕。
“要我说,戾太子才没有什么‘不肖父’,他明明非常肖父。”朱棣认真道。
朱柏讶然:“怎么?他和孝武皇帝完全背道而驰啊。”
朱棣摇摇头:“肖不肖父是那么表面的事情吗?就看这个政策和风格,戾太子根本没有改,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他的性格,就是那种坚定刚强、还很果决的,这和孝武皇帝不像吗?”
这倒是。若是从这些事情来看他的性格,就会发现,虽然一直说刘据温和宽厚,但实际上可不是一个所谓“温柔软弱”的人。
朱橚点点头:“这确实继承了整个刘氏天子的性格特点,完全一脉相承。”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虽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但他仅仅根据刘据之前的种种行为就能推断出刘据的选择:必然不会是更改,也不会是犹豫,只会是坚持下去。
若是刘据这样容易就心生动摇乃至选择改变,那他当初就不可能违背主流的公羊跑去学谷梁,更不可能在博望苑收下诸多“异端”。
这还真是他们老刘家的孩子啊。这样的性格,父子二人,日后的局面……
甲。
【刘据并没有改变,而是一如既往地按着自己的想法处理政务,与人交往。】
【就在刘彻六十余岁时,出现了一个人,一个有才华、善于揣摩上意的人,江充,同时也是一个酷吏。】
【江充把自己当做皇帝的刀子、小人,只服从和效忠皇帝,对于其他人一概毫不留情,在担任绣衣使者时期,先是举报弹劾骄奢僭越的贵族们,为刘彻挣下了数万钱;
后来见到馆陶长公主的车驾在驰道上行走,又有馆陶长公主说“太后诏命”,江充也没有放过,而是坚持“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将随从处罪,车马没收。】
【后来,江充又碰见太子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同样将其处置。刘据得知后求情,江充也没有改变决定,而是径直向刘彻上奏。】
【对此,刘彻:甲.非常高兴,更加信任江充
乙.不是很高兴,但同样更加信任江充
丙.认为江充过分了,弃之不用】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沉默了一瞬:“虽然朕不是很喜欢这样的酷吏,但是不可否认……”就他自己而言,并不喜欢严刑峻法,同样对公主和太子应当会放过这件事,但是江充的行为,又恰恰证明了他的忠心和好用。
天子要行煌煌大道,要多用阳谋,多用正臣,但天子也不能不懂阴谋诡计,同样,身边也必须有着能够处理各种事务的人手。
更何况是刘彻,这样一个本身就倾向于酷烈的皇帝呢?
他不可能生气,他只会为江充的选择和行为感到高兴——不论江充内心到底有多少忠诚,但他最起码是聪明的,是能够办事的。
甲。
喜欢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