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一月初一,东路军再次进攻汴京,这一次选择的是善利门。】
【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带领西路军赶到汴京城下,与完颜宗望会师,金军终于达成了一开始的计划。】
秦朝。
大秦将领和臣子们都对宋朝这副作态非常厌恶。
说的就是这些互相推诿搪塞、分毫不愿承担责任、还不想要解决问题的人。
看看这些部门吧,虽然与大秦不同,但几次神迹下来,他们也对于宋辽金这一时期的朝中部门设置有了几分了解。枢密院,这应当算是最高部门、最多加个之一了吧,或者说,在军队事务上,这就相当于最高部门了;而兵部,顾名思义,这就是一个军队的直接上级。
这两个部门,理当都有着对于军中事务的绝对权力,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他们呢?一个个推得飞快,最终一个前去履行责任的部门都没有。
嘴上说的忠君爱国,实际上呢?
宋朝能让这些关键部门的官员发展成这副样子,最终变成南宋好像也不奇怪。
嬴政则直接无视了这些东西,反正宋朝皇帝们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是被大臣辜负了也没什么意义。
金朝,天会六年。
完颜晟等人一下子笑出了声。
一名将领笑道:“先前跟随二太子南下攻宋,驻扎在刘家寺,还想着这五百多门炮是怎么回事儿呢,宋朝怎么就还在这里放了这么多炮……没想到原来是这个原因!”
众人再次哄笑出声,对于宋国的笑话开怀不已。
【而在金军东西两路会合之时,宋朝内部依旧没有完全达成统一意见。当然,这和赵桓本人的态度一直都在变来变去,毫无定性也有关。】
【十一月二十八日,南道总管张叔夜领兵勤王,到达了汴京外城南边的玉津园,赵桓接见了他,将张叔夜任命为延康殿学士。】
【而这时候,专注议和的唐恪向赵桓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如留太子居守汴京,而天子幸西洛,连据秦雍之地,领天下兵而亲征,以图兴复。】
【而他声称自己的这个想法有着历史依据,也有着相当高的可行性,因为“唐自天宝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赵桓被他说动了,当真打算这么做。】
【而随后,领开封府尹何卤觐见,这是一个坚决主战派。他坚决反对唐恪的迁徙之计,并且举出了周朝的例子,认为周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和天子迁徙密不可分。】
【于是,赵桓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坚守汴京,“今当以死守社稷!”但是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八了,完颜宗望的大军已经到来,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也就在路上。】
【而随后张叔夜觐见时,则建议赵桓不若暂避出京,如明皇之避禄山,暂时到襄阳一带据守,但赵桓并没有答应。】
【随后,赵桓又把李纲急召回来,担任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
唐朝,贞观年间。
即使知道大唐在唐玄宗那一摊子事情之后,必然会被后世王朝屡屡拉出来当做例子,贞观群臣和李世民还是有些郁郁不语。
唐玄宗,李隆基!都是他的错,才让大唐带上了这么一个洗也洗不掉的标签,也才让大唐自此落入了那般各地混乱纷争的情况,随后才有了天子九逃……
“不过,”李世民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其中颇有几分意料之外的意思,“朕还真没有想到过,大唐的天子西逃,屡屡出奔,最后居然还能被拉出来当做正面案例劝说后世帝王。”大唐都落得那副惨状了,居然还能是正面案例,是值得学习的对象,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不能不算是一种冷笑话。
房玄龄想了想,安慰皇帝也安慰自己道:“大唐能够京城陷落多次,又被重新夺回,也确实说明了有可取之处,还是有几分值得从中学习的内容的。”纵观历史,不仅是大唐之前的王朝,还是通过神迹了解到的后世的王朝,也只有大唐在京城屡屡失陷后,还能屹立不倒,夺回京城的。
这么说来,大唐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起码足以当做宋朝的正面案例了。
“确实如此,但是就像神迹说的,这时候都是十一月底了,金军都到门口了,现在想着出奔避难……有点晚了吧,要是打算出奔,早在金军成功渡河、或者正准备渡河的时候,就应该出发了。”长孙无忌虽然觉得出奔确实是一个办法,但他并不看好赵桓现在还能够实施成功,虽然赵桓已经又打算坚守京城了。
上一次赵佶传位赵桓匆匆出逃,还被完颜宗弼带兵追了半天呢,赵桓现在想要跑,怕是来不及了。
“宋朝需要一个有决断,又有手腕的皇帝,或许还能走出这次危局。”李世民耸肩,显然这时候不可能了,倒是那个现在被派遣出去的康王赵构,是他建立了南宋吗?那他水平大约还是要比现如今的皇帝赵桓好上一些。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会师时候,攻势更加强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