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任务也不是攻打宋国南边的城池,相反,绕过那些城池,直取赵构所在才是他们应当做的。
想到此,耶律德光顿时感到有些迫不及待——当时他大辽的那个天祚帝就是被追了许久,这个赵构又会怎么来?不说别的,他的逃跑路线应当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十二月初十,完颜宗翰等开始进攻东平府,在那里的京东西路安抚制置使权邦彦没有兵力可倚,于是弃城而逃;而当时,位于东京的御营使司同都统制范琼本来带着兵马往东平府去,打算援助东平府。
见权邦彦弃城而逃,范琼也没有再向东平府进军,而是直接与权邦彦一同相偕南遁。】
【金军随后就获得了东平府。】
【既然东平府这么快就到手了,那不如将黄河一线的要地再多取几个,于是进攻东平府的金军顺势沿河北上,进攻济南府。】
【济南府的守臣是刘豫,济南并不容易攻克,刘豫在包围下坚守多日,又有通判张东带兵援助。但刘豫与宋朝中央矛盾不小,金军最终许之厚利,刘豫和张东一同杀死了将领关胜投降。】
【而完颜宗辅则亲自带兵攻打大名府,围城数日,于十二月十七成功攻克。】
【随后,东南面的袭庆府(山东兖州)也被攻克。】
【而为了阻挡金朝南下,担任东京留守的杜充干了一件大事。】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等人先是为金人的狡诈、王棣的壮烈而既愤怒,又悲痛;同时,他们又不得不为大宋百姓军队对于金国的抵抗而动容。
虽然王棣的死确实与百姓有关,但是这个事件在于金人实在狡诈无耻,而百姓们又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大宋子民对于大宋的心并没有过错。
但是很快,他们就不得不抛弃这些心绪,转而开始专注于关注金军的攻势动向。
“东平府,东平府为什么会无兵可倚?”赵光美觉得不可思议,东平府的位置也算是关键,怎么就能没有兵力?是这个权邦彦为了摆脱责任而故意造就,还是赵构真的又干出了什么事情……
而且,打算过来救援的直接相偕南遁……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东平落到了金人手中,就相当于泗水有一部分为金人所掌控;接着边上的袭庆府也失陷了,这样一来,金军南下在短时间内都无人可挡。
赵构在干什么?!还是说他不在意这边的战局,是因为他已经准备好跑路了?金人莫不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成型的水军?
至于那个杜充……几人面面相觑,都想不到他还能做出什么大事来。东京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造作的?没有了吧,而且心志不坚的人大约也都已经溃逃了,杜充还能干什么?
宋朝,元佑年间。
处于开国时期的赵匡胤等人没有什么头绪,但是已经知道大宋发生过两次回河之争的宋哲宗赵煦可并非如此。
起初,赵煦倒也没有直接想到黄河上去,但是他捋了一遍杜充现在的处境,又综合了一下金军此时的出兵情况,实在找不出太多能够让杜充下手、且还是能被称作“大事”的方向。
难不成是杜充收拢了各地的义勇豪杰,盗贼流寇,然后和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决一死战?这倒也确实是大事,但是赵煦不信。
那么东京还剩下什么?这里挨着黄河——而金军此时就是从大名府一带南下。回河之争中,就有一部分是关于黄河是否走河北那一片地区的争论。
所以,杜充不会是把主意打到了黄河上吧……
这个很有可能,但是赵煦也同样想要拒绝这个可怕的猜想。
【杜充在看到金军又一次南下、且来势汹汹后,他觉得人力已经不能抵挡金军了,必须来一点天险才行。】
【可这天险就这么多,金军也可以通过攻克城池、绕路等方法减轻消弭天险的影响,那该怎么办?】
【就这么放弃?不可能,作为大宋忠臣,杜充必须要做些什么——既然自然的天险不行,那我们难道就不能人为制造一些天险吗?】
【然后,杜充就把目光投向了黄河——金军要南下,而我东京正是挨着黄河,黄河的威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还有什么比通过黄河制造天险来的更妙呢?】
【反正杜充觉得,没有比这更妙的了。】
【于是,就在十二月,杜充“决黄河,由泗入淮,以阻金兵”。】
【杜充扒开了黄河堤岸,让黄河自此不复以往,从此南流入海,延续七百多年。】
【他这么做有用吗?如果说是想要阻挡金朝南下,那没用。金军并没有因为改道泛滥的黄河而停下脚步,相反,他们的进展一如既往,丝毫不受影响;
如果说是想要展示一下黄河的威力,那确实有作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一带沦为泽国,当地百姓被淹死达数十万,而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江淮地区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