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恺忽然想起,
“豫南省的财政工作也必须接手过来,赵惆不是治理地方的家伙,让他祸害一省,我于心不忍。那里的一摊乱局,还需要徐先生尽心。”
赵惆对地方的各项支出喜欢用一个手段来解决,久拖不发。
不管是教育,还是各县机构工资,能拖着就拖着。
至于水利建设,实业办厂这些,基本不可能。
你有钱想办个厂?
他恨不得把钱都搂到自己手里。
如今杨恺插手豫南省局势,自然要拨乱反正,让他安心整训部队即可。财政工作自己的人接手。
杨恺在花城布置重兵,不仅扩编一个陆战师,更是筹备了重炮团以及重榴弹炮团。
为的可不是镇守花城,而是掌控豫南省全局。
当小弟就要有小弟的觉悟,依然给你足够的吃喝用度。想要继续搜刮横敛,那不可能。
随时能把你灭掉。
豫南是人口大省,更是耕地大省,农业的底子不能丢,这是立身之根本。
杨恺准备亲自前往花城,督查豫南省的政务落地,督查此处的土地改革。
尤其是赵惆的部队中兵匪难分,不严苛军纪,如何治理地方?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赵惆这都有问题,还想着地方如何如何?
年后没有耽搁,
杨恺带着警卫营直奔花城,一方面是视察云龙部的扩编工作,以及三个重炮团,一个重榴弹炮团的建设工作。
看看李震这位炮科出身的团长到底能不能达到自己的标准。
火车咔嚓咔嚓的行驶而过,穿插秦西、豫南两省。潼关路至秦西府已经通车了,还剩下三个站点调试后,才会对公众开放。
从秦西府到花城,算是一路畅通了。这一点自然要报刊大肆宣传,要鼓吹杨恺的功绩。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杨恺铁了心的建设铁路公路外,其他军阀会有这样的投入。
每年一千多万大洋,能够拉起十几万人的部队,不扩编部队,竟然选择兴办铁路,脑子瓦特了吧。
不少人有这般想法,毕竟地方军阀,能有多大的格局。
赵惆、王敬国两人在屋内详谈,
王敬国提升为旅长之后,部队建制按照秦军来搞,当那些成批的装备到达之后,两人都有些震惊。
步兵炮、迫击炮、轻重机枪、冲锋枪。
这些玩意装备到一个步兵旅上,收拾一个师根本不费力。
随后想到杨恺5个师,8个混成旅,15个步兵团都是按照这个规格建设的,战斗力只高不低。尤其是他的嫡系第一师、第二师,更在绥地秘密操练。
按照这种战力标准,一个步兵团打别人一个旅没问题。
杨恺的15万兵力,至少得按照别的军阀30万兵力来看待。
没办法啊,人家一个团对标一个混成旅。
不知者无畏,可一旦知道的越多,心里反而越担心。
赵惆已经看开了,职权是肯定争不过杨恺的,人家军政搞得有声有色。实力雄厚,兵强马壮,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小老弟。
他手上五万人马,目前已经缩减到不足四万人。
强拉硬拽的青壮遣返回家,匪气难训的兵痞当做军纪的杀鸡儆猴。
这一点王敬国举双手支持。
“姐夫,说句不该说的,部队精简之后,战斗力反而提升了。意味着什么,花更少的钱,掌握更强的实力。”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难过心里的那道坎。看来我与时代脱轨,不适合再干督军了。咱家的未来,就靠你小子了。”
王敬国挠挠头,
杨恺对他倒是推崇,也曾暗中拉拢过。
此次整编部队,王敬国心中更偏向西北军。
没办法,人家给的太多了。
相比而言,赵惆的部队更像是乌嚷嚷的一群苍蝇。
钱没少花,部队一团糟。
趁着此次整编,上下严肃,五万人削减到三万,留三个师成立一军,由赵惆担任军长。
从督军降职到军长,才是赵惆心中不甘心的点。
曾经他也是一省土皇帝,现在只是一军之长,说出去还是难受。
有一点好,他难受归难受,还是看得清局势的。
豫南省交给杨恺插手,远比他自己折腾有用。
花城,
杨恺的车队到达,依旧是清扫四方。
此次两位夫人都随行,县长夫人则穿了一身女士军装,发型非常干练。
到达花城之后,她前往西宫这边。
房间内扣押着她的姐妹,两人虽无血脉关系,却比姐妹还亲。
昨晚为了求杨恺放人一命,嘴巴都说麻了。
那小子花活太多,还让她含着冰珠。
这些都不重要,杨恺舒服之后,终于点头。如果能掌控曼丽,他不介意放一命。
本来准备把她的脑袋送去粤东,问问光头什么意思?
竟然往他身边安插人手,是不想活了?
……
赵惆、王敬国已经到达花城,跟杨恺小聚,三人推杯换盏,就着一锅羔羊肉,还喝的津津有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