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孙楚出兵干扰关东军的打算,这就意味着郭松灵部完了。
张大帅一个骑兵部队从北边杀来,
又有日本部队从侧翼包抄,而日本部队的战斗力让人惊叹。
他们擅长使用小口径步枪,用精度来弥补杀伤力不足。
同样是子弹,如果打在脑袋上,口径的大小就没啥区别了,基本都要死去。
除非脑袋比石头还硬,能硬扛子弹不死。
有了小鬼子介入,郭松灵部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哪怕有杨恺这提供弹药,还是弥补不了前线的颓势。
张大帅有20万精锐部队,编成了六个军团。
别的军团都是两个师,只有张六子所在的第三军团特殊,下辖六个师的兵力,接近7万人。
作为少帅,这点兵力也没啥可说的。
第三军团装备最好,火炮机枪众多,每个师装备的轻重机枪多达千挺,这是其他军阀远没法比的。
也就是杨恺的部队能比一比,哦现在还有小鬼子的关东军可以比。
而且还有炮兵旅,提供足够的远程火力。
这般精锐的部队,张六子把权限给了郭松灵。相当于张大帅三分之一的精锐兵力反叛了,结果可想而知。
张大帅万万没想到,自己亲儿子的部队也会反叛。
他妈了个巴子的,喝凉水都塞牙缝。
现在就看郭松灵能打出多少的战绩,能跟张大帅互拼多少人。
若非第三军团精锐,也不至于抗住关东军及奉天各部的反击,早就一泻千里了。
郭松灵本人则亲自督战,命令各部严防。
“小六子,给我把奉天军工厂的火炮技师也都拉上来,火炮统统给我拉到前线去,火力上要压制住对方,飞机不惜代价,全部给我派上去,哪怕砸也要砸出一片坑来。”
张大帅是真的动了火,
处境也相当的危险,差一点就四面楚歌了。
双方在奉天外血拼,
孙楚则安排部队紧盯着小鬼子的关东军方面,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相较于国内军阀的混乱管理,小鬼子的部队有点东西的。
装备精良,训练充足,而单兵素质更是超过国内任何军阀。
双方交火的瞬间,便迅速的组成了攻击火力。
重机枪、掷弹筒在两分钟内便可精准打击。
对于任何一支野战军而言,反应越快,自然能占尽上风。
如果是西北军面对这样的部队,仓促之下,能否展开足够的反击?
说实话,孙楚早就有些骄傲自负了,以西北军的军械及能力,认为横扫诸省问题不大。
只需他第一军出动,完全可以从南打到北。
认为杨恺完全是太小心了,已有横扫天下的实力,为何要稳稳当当的,那得等到啥时候。
但是今天,孙粗立马改编了看法,刨去国内各军阀,还要面对的是国外势力。
列强的水平,远不是一个农业国家可以抗衡的。
工业国家对战农业国军,只需拿出一点点,便足矣降维打击。
小鬼子关东军一个师团的兵力,围绕奉天城展开,立马逆转颓势,并建立了反攻态势。
说明什么,
说明最精锐的奉军,面对同等兵力的关东军,依然不是对手。
这就让人觉得可怕了。
奉军实力还可以的,不足西北军,算第二强总可以吧。
若是他们都挡不住关东军,自己可以么?
孙楚开始臆想,假如自己各部展开防线,又如何跟关东军厮杀。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巨流河防线,郭松灵必须在此与人决战,他要面对是张大帅重新集结的八万精兵,以及一个关东军师团。
杨恺的补助已经结束,
能否扛过这一战,纯靠郭松灵自己的本事。
若是扛过了,三省改头换面是必然,
若是抗不过,那也没有继续提供援助的必要了。
孙楚只需坚守山关,便已经完成了杨恺对此战的最初设想。
随后将逐步加固山关一线的防御,以及津京、鲁南沿海。
日后防备小鬼子从海上登陆,对于海防部队的建设,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杨恺的车队前往山关,他还是不太放心各部队的情况,决定亲自到前线。
山关乃天下第一关,易守难攻,城墙坚固。
孙楚到来以后更是连日修缮城墙,增加混凝土防御工事,修建永久工事。
可以说此地坚不可摧,任何人来都要头疼。
“阿楚,感受如何?”
杨恺登临山关远眺,这是大好河山啊。
巨流河一线,部署了十万余人,准备最后的决战。
“此次对山关用兵,运气成分较高,否则要拿下这座雄关至少付出两三万人的代价。”
看他语气严肃,应该是见识了奉军精锐,以及小鬼子关东军的作战。
“军人要有骨气,更要有血性。这恰恰是军阀部队所欠缺的。”
“缺乏骨气,则朝三暮四,有奶便是娘,不可用。
缺乏血性,则部队疲软,难堪大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