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田地里,他倾注的心血也一点不少,现在这些心血终于让人看到,而且还是被皇帝看到!
他拿起镰刀,率先下到田里。
“子孺,等等!”
刘髆忙拦住他,生怕再喊晚一点,他就把开镰的第一束稻子给割了下来。
这就,还是那个左右逢源的麒麟阁第二功臣、霍光的接班人?
一点眼力见儿都没了啊!
“父皇,要不,试试?”转头才期盼的望着刘彻,并奉上崭新的镰刀一把,“由父皇收获这田里的第一束稻子,为丰收开个好头!”
本来刘彻看到田里金灿灿的一片,早就跃跃欲试了,有刘髆给递了这么个梯子怎么会不往下爬?
“行,那就由朕来给你们开个好头!”
宽大的龙袍经刘髆和喜福一通拾掇,才终于郑重其事的割下了满满一把稻穗。
刘彻极有成就感的将它举过头顶,又享受了一波来自百官的吹捧。
在刘彻的带头下,一群跟随的文武官员全都下了田。
气氛虽然热烈,可刘髆看得眼角直抽抽。
割下来的稻草,不仅是普通百姓盖房子铺屋顶的重要材料,也是严冬百草枯萎之后牛羊的口粮。
但在这一群没种过田的官员手下,被割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刘髆不得不制止刘彻的错误示范,将人又拉到打稻机旁,向他展示打稻机的神奇之处。
“这个好,这个好,的确能省不少人手!有图纸吗?赶紧推广全国!”看得兴起了,他还会亲自上手。
最后这块实验田的整个收获过程,从收割、脱粒、晾晒、扬场入仓,以及稻草堆垛保管,几乎全都在刘彻的眼皮底下完成。
朔方层出不穷的新鲜设备让刘彻以及随行的一众官员,全都直呼大开眼界。
特别是那些出身低微的官员,更能明白刘髆这里新农具的价值。
哪怕一开始他们对刘髆大都存着巴结奉迎的心思,但现在都真诚了许多。
最后入仓的稻谷产量达到了亩产700,更是刷新了这些人的认知。
刘彻更是喜得当场表彰了很大一批人,张安世首当其冲,直接获赏一对锃亮的马蹄金!
“殿下没有骗我!”
这一对金光闪闪的马蹄金,哪怕是他父亲在世时,也没有享受过的殊荣。
张安世捧着一份奖赏,激动得当场落泪。
包括之前对刘髆的行为十分不解的王府班底,也对耕田种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刘彻的此次出行有周详的计划,不仅有巡视匈奴草原,还有泰山封禅。
可在刘髆这里御驾亲征了一回,又参与了一季秋收,一直盘桓了近两个月都仍然意犹未尽!
刘髆不了解河套的具体天气状况,秋收过后田地都空着休养起来,但他的小院里却开辟出不少的田垄,各种作物都有试种。
而且为了能吃到新鲜的菜蔬,特地盖了一座玻璃暖房。
而这些,全都成了刘彻的新宠。
还每天督促着刘髆用新米新粮制作不同的美食。
要不是天气转凉,他都不想回长安城了。
到了此时,他才深刻的感觉到刘髆一心想要逃离的决心。
果然还是外面的世界精彩啊!
“老五,像东北那样肥美的地方,外面还有多少?”
临回长安,刘彻终于按捺不住,问出了一直深藏于心的问题。
“当然多啊!”刘髆一直都在等这个问题。
他这才有借口将更大区域的地图展示出来。
虽然这个时期,大汉早在朝鲜半岛上设立了包括乐浪郡在内的四郡,但仍然留有原住民的一席之地。
介于后世偷国的名声,也很有必要完成大一统。
至于倭国的白银,足以打动刘彻的心。
南边的地盘就更不用说了。
光听到一年三熟,刘彻的两只眼立马就泛出饿狼一样的绿光。
更何况刘髆馋南洋的橡胶久矣,介绍的时候自然不会放弃。
但更令刘髆和刘彻都感觉十分急迫的是乌孙。
他们与匈奴交集过于密集,且此时虽然匈奴已经归附大汉,但仍然有不少的匈奴激动部落投靠了乌孙。
如果放任不管,乌孙很有可能直接就成为第二个匈奴。
“乌孙的问题的确刻不容缓了。”
刘彻的手指轻点西北方向,目光却始终在南边流连。
“你说,这世上真的有一年三熟的地方?”
要是能一年三熟,他还愁啥啊,乌孙不过是个小地方而已!
额?
刘髆到底还是远远低估了汉武大帝的野心!
“父皇,再等两年吧,至少也得让朔方的耕种方式和良种推行全国之后。”
“两年太久,粮食的事可以交给桑弘羊。”现在边关平定,数十万大军不能吃光不干活啊。
“明年,明年朕一定要将乌孙拿下!”
望着满怀激情,放着豪言壮语的汉武大帝,刘髆心头滋味莫名。
可以说,乌孙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关隘,拿下乌孙之后,就是打开了通西方、通往欧洲的大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