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战结束三天后,也就是六月初二。
大都......
大明殿......
两路大军的接连惨败,这让忽必烈愤怒至极。
这是所有人怎么也没想到的事,而且这还招来了宋军的北伐。
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在江淮又没有进展,精锐力量反倒是被宋军所牵制,动弹不得。
宋军要是长驱直入,那还了得?
如果水师战败、张禧被活擒的消息传到他耳里,不知他又作何反应。
再加上伯颜的事,忽必烈早就性情大变。
由于多次证明伯颜“投敌”的行为属实,他简直怒不可遏。
向来慎之又慎的忽必烈,对于伯颜的事是再三“确认”的。
“伯颜呐伯颜,朕视你为左膀右臂,你却干出投敌叛国之事!朕没有一天不想方设法营救,你却拿刀斩杀我大元的勇士!!”
“如此叛逆,士可忍孰不可忍!伯颜呐伯颜,你太让朕失望了啊!”
忽必烈从宝座上站了起来:“传朕旨意,将伯颜满门抄斩、夷灭九族!”
话音一落,文武大臣们的砰砰跳。
这是龙颜大怒了。
大臣也力说道:“启奏陛下,此事事关重大是不是还需从长计议啊?臣以为或许这样就是那宋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让伯颜彻底倒向他们!”
另外一名大臣也说道:“是啊陛下,一旦大开杀戒,只会冷了人心呐!请陛下三思啊!”
“财政大臣”阿合马说道:“启奏陛下,对此等逆臣贼子只能用刀说话!如果不杀一儆百,又如何告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呐?”
大明殿内顿时陷入杀与不杀的争论。
文武大臣议论纷纷,各有各的道理。
忽必烈还没有表态,但他脸涨得通红了。
对于这样的事都要讨论个半天,他烦透了。
“行了行了!你们就知道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个不停,朕的脑袋都要听爆炸了!”
文武大臣顿时鸦雀无声。
“尔等毋须再言,就按朕刚才的意思办!”
刑部尚书心里咯噔一下,他立马应道:“臣遵旨!”
“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没有谁可以对朕有任何不忠。若有,朕绝不会轻饶。朕还要让他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忽必烈的眼神犀利无比,足可以将人吓死,没有人敢去看他的眼睛。
更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再去触怒他。
文武百官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忽必烈问道:“西路军和中路军有没有最新的消息啊?”
一名兵部的大臣说道:“启奏陛下,西路军自狼牙谷向大散关转进之后,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展。不过,宋军也没有穷追不舍。”
“陛下,这足以让我军在大散关好好的排兵布阵、严阵以待了!”
“哼!张弘范这个饭桶,枉费朕高看他一眼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陛下,大散关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臣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将宋军击退!”
忽必烈耐心很是不足的样子:“大散关事关关中得失,这其中的道理也不用朕再次强调了吧?”
“告诉张弘范,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好自为之。”
“臣遵旨!”
忽必烈接着问道:“那中路军现在又如何啊?”
“启奏陛下,中路军已经退至唐州,宋军还未到达!”
“唉,什么也不是。西路军打不过,中路军也是一败涂地。”
“气势哪去了?我大元雄狮的气势难道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吗?”
阿合马说道:“陛下,我军主力在江淮!只要拿下江淮,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忽必烈反问道:“呵,江淮江淮,现在怎么样啊?拿下来了没有啊?”
大殿内突然又安静得如同死寂一般。
对于江淮,元军自然没能拿得下来。
双方看起来势均力敌,僵局自开战开始还没有被打破。
忽必烈摇了摇头:“一说到重点,你们一个个的都成了哑巴。朕该怎么说你们好啊!”
阿合马说道:“陛下,我大元十数万精锐铁骑犹在,请您不要过度担忧伤了龙体啊!”
阿合马这样说,也是没毛病,至少很多人是这样想。
精锐铁骑才是他们的军事核心力量。
而前线所损失的兵力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炮灰罢了。
无非就是耗费了一些国力。
“罢了罢了,你们除了说这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都散了吧。”
说完,忽必烈准备走下御台。
但这个时候突然来了前线十万火急的军报。
只见一名宫廷亲卫兵小将神色匆匆进入大殿。
小将手捧战报跪地说道:“启禀陛下,前线紧急战报!”
听到这个,忽必烈停止了脚步。
忽必烈右手一挥说道:“念。”
“小的遵旨!”小将翻开信件开始念到:“至元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我水师与宋军水师与海州之东面海域遭遇,遂发生大海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