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竑没有吭声,李唐又一次低声乞求了起来。
“陛下,我西北军兵强马壮,淮南军没有多少次实战经验,炮兵作战也需要军官。你就让我去吧。”
许胜迫切恳求了起来。
看来,他也不想错过这一场事关大宋国运的大战。
“我考虑一下,吃完饭再说。”
赵竑微微一笑,拿起了筷子。
北伐可不是十天半月就能解决的事情,军事上、政治上的准备缺一不可。要是加上预攻的时间,以及考虑到夏热的影响,恐怕得半年以上。
饭菜上来,新鲜的蒸鱼,鲜嫩的蔬菜,水煮肉片,红烧肉,热气腾腾的包子,一壶浊酒。
董宋臣给赵竑倒了酒,自己也小心翼翼坐下,开始用饭。
“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得陇望蜀,白发丛生啊!”
一杯酒下肚,香甜可口,赵竑忽然想起黄昏时的那个梦来,幽幽一句。
“陛下不必担心。有几十万大宋锐士,到时候肯定是马踏燕然,将三京和燕云十六州收回我大宋囊中!”
许胜脸上泛红,已经有些意动。
数十万大军北伐,蒙古国又有多少人命来填!
“陛下,北伐必然成功!到时候我和许胜在燕京,恭候陛下圣驾到临!”
李唐大言不惭,唾液横飞。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
男儿本自重横行,他喜欢年轻人的自信和勇气。
东京城残破不堪,黄河泛滥,河南一片疮痍,粮食补给更是困难。相比较之下,大军占了两河,燕京城似乎更适合他入驻坐镇。
“陛下,若是我大军北伐,后防空虚,金国趁机出兵攻我江淮,恐怕后患无穷。”
众人都是一怔,董宋臣在一旁插了一句。
“董宋臣,你现在也是半个行家了。”
赵竑轻声笑了起来。
历史上,金国受蒙古大军侵凌,还想挥兵南下攻宋,打通江淮,作为缓冲之地。
而这个历史上的金国末帝完颜守绪,面对蒙古大军没有还手之力,却一直不把南宋放在眼里。
“北兵之所以常取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矣。”
他老子金宣宗麾下二十多万金军南侵,也没占得当时孱弱的南宋什么便宜,他三千人就想纵横江淮,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更不用说,他如今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力昌盛、兵强马壮的大宋帝国。
帝国,不向外扩张,开疆拓土,那还能叫帝国吗?
“陛下,既然北伐势在必行,不如直接灭了金国,报了百年国仇不说,也解决了后顾之忧。至于恢复两河,可先灭了金国再挥兵北上。到时候整个北地,就都是我大宋的天下!”
李唐接着说道,两眼放光。
即便是过去了百年,宋人对金国的切齿仇恨,并不能轻易化解。
汉中一战,蒙古大军损失了七万,整个蒙古大军损失至少九万,蒙古铁骑损失惨重,伤筋动骨。但蒙古国毕竟势大,一旦让其恢复力量卷土重来,对大宋的冲击,可谓巨大。
至于金国,犹如当年的西夏,苟延残喘而已。若是大军北伐,金军敢攻宋,杜杲部和宋金边界的宋军也必会给金军迎头痛击。
“陛下,如果直接北上,金国必会掣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许胜摇摇头,显然也不赞成越过金国北上。
“金国已是弹丸之地,再加上和鞑靼大军一战损失惨重,犹如当日的战后西夏一样,不足为患,早打晚打都是一样。要是逼迫太急,金人困兽犹斗,我军将士恐会损失不少。”
赵竑不知不觉,皱起了眉头。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攻打两河,把蒙古大军赶到雁门关或居庸关外,这是第一步。
未来,还要恢复西域、漠南,还有更远更难的路要走。
不过,一番话说下来,他心头的烦躁消失殆尽,人也振奋了起来。
一国之君,可不能轻易失去斗志。
一群人说说笑笑进来,看到李唐和许胜,几人都是惊喜交加。再看到赵竑,个个肃拜行礼。
“李教官!许教官!”
说起来,他们都是这二人的学员。
“见过……”
“慢!”
赵竑适时开口,阻止了几人。
幸亏这些人穿的是便装,否则真要惊动其他人,没法好好吃饭了。
“几位兄弟,找位子坐,不要客气!”
李唐赶紧招呼起了曹友闻等人。
想不到召集众将臣来临安城参加朝会,路远的曹友闻,以及吕文德和余玠几个率先到了。
几个正在吃饭的年轻人转过头,惊讶地看了一眼曹友闻等人,又转过头去,继续吃饭。
临安城的大臣将领多如牛毛,满大街都是。几个军官吃饭,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许胜和李唐、董宋臣三人识趣地去了另外一桌,曹友闻等人纷纷在赵竑桌旁坐下。
“不要说话,吃完了再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