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吗?”
朱祁钰握着吴太后的手,目光看向孙太后,道:“他们瓜分了罗马,而如今,罗马公爵不也走到了大明,更何况若是走海路,顺风或许能更快。”
“该遇上的,总会遇上的。”
爱莱娜这些人就是例子。
随着大明的商贸开放,影响力不断扩大,从陆地到海洋,大明终究是藏不住的大象。
因而,利弊就摆在了众人的眼前,可是,这种利益可不是什么最坚固的关系。
一时间,众女也有些选择困难,介入了其他因素,那就不是她们可以轻易作主的了。
“好了,其实也没有那么麻烦。”
朱祁钰起身,笑道:“按照现在的发展,别说那些强盗窥伺大明,朕也会让大明去碰碰他们,教教他们什么叫礼义廉耻。”
双手叉腰,朱祁钰说得风轻云淡,可是在众女眼中,却是那么的高大威武,同时,孙太后莫名从其话语中听出了一丝丝的不甘。
她们可没有百年屈辱的记忆,对于朱祁钰来说,他很愿意在大明建几座博物馆,里面都摆放着来自西方那些富含历史的古董。
话都说到这里,吴太后也不再多想,别看自家儿子年纪轻轻,但能扶大明之将倾,能力是得到朝内外的认可的。
“全凭陛下作主便是,我一妇道人家,就安心等着抱孙子了。”
吴太后笑着起身道:“既然人都回来了,该用膳了。”
最近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饭,其中自然包括孙太后和两位嫂子,而朱见济开学,朱见深也被扔去了学校,再加上京城工坊复工,钱氏和周氏多会在坊厂里解决饭食,因而吴太后也没有再等。
当前京城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原材料供应,京城的各种布料的价格也因此处于一个较为平价的状态,这还是因为朱祁钰限制了坊厂,否则连带南方的松江府都可能造成冲击。
这样的动作还算不上宏观调控,仅仅是朱祁钰的一些微调。
朱祁钰对大明工业化采取的是轻重并行的方式,当前为主的,自然是轻工业,也就是普遍的手工业和小作坊。
轻工业所代表的便是百姓生活所需,这方面可不仅是工人,很多还是农民糊口的活计。
盲目发展重工业,而造成轻工业空虚的结果,便会走上后世苏联的道路,从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百姓生活物资紧缺,供应紧张。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朱祁钰这方面有些贪心,那就是把大明发展成全产业链的国家,至少在他这一代,也要把底子给打好。
当然,现在朱祁钰限制的是自己的工坊,可是大明其他商贾的坊厂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也正因如此,大明的小作坊也逐渐兴起,面对着海内外的市场,再多的小作坊也填不满,从而让不少地方的农户都多了项收入。
等到朱祁钰他们用完膳,天色渐渐沉下来的时候,钱氏和周氏才从制衣坊回来。
新年之后,制衣厂的主要订单其实是来自于朝廷。
有了新的技术,朱祁钰自然要安排一下给大明士兵添置些新军装,光是这订单,其实就已经足够制衣厂稳定运营。
饭后消食,自然是在客厅之中闲聊,而钱氏和周氏她们刚回来,自然也要向两位太后请安见礼。
“辛苦了。”
孙太后招了招手,让两人入座,问道:“坊厂现在是不是很忙?”
闻言,钱锦鸾点了点头,道:“兵部衙门下了订单,厂中机器也刚调试完毕,今儿已经安排好了纺织规划,之后就不会太忙了。”
这话不仅是对孙太后说,其实也是向朱祁钰汇报。
有着蒸汽机的加持,至少在纺织这一方面,问题不大,而京城庞大的女性人口,也能满足绣工的数量。
“那便好,先坐下喝口水,暖暖身子。”
孙太后对于钱锦鸾其实有些愧疚,这愧疚来自于自己拿不成器的儿子。
“谢娘亲。”
钱锦鸾和周氏再次行礼,才坐到沙发上。
“今年新招女工应该更多吧?”
有了孙太后的开头,朱祁钰适时开口问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制衣坊在京城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工厂,这样的厂子,某种程度是能看作京城就业的风向标的。
钱锦鸾立刻就回道:“目前相较去年,多了有两倍。”
这是十分正常的数据,制衣坊的女工每年都会增加。
作为圣人创办的制衣厂,是京城乃至周边想要来京城务工女性的首选,只有制衣厂招满了,这些人才会考虑其他作坊。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新人的培训不能放松,军用品不容疏忽。”
“得陛下指导,如今制衣厂已经有一套专门的培训流程,同时还有季度考核,兵部也会不定期抽查样品,若真有什么问题,必然也瞒不过陛下。”
钱锦鸾有条有理回答,随着摊子越来越多,各种流程也必须正规起来,制衣厂不能凭借着圣人的关系,却做着败坏圣人名声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