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抽刀指向一里多外的大明龙旗,接着厉声道:“诸位好好想想,伪帝就是看准了咱们不敢硬冲,才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今日不战,八旗胆气尽失,大清的江山社稷危矣……太皇太后赐我王命令牌,就是要治喀尔塔这种无胆鼠辈。谁若再敢畏敌不前,自来金刀前领死。”
……
朱由榔立于阵中,见谷城城墙上明军旗帜一个接一个被拔除,心急如焚。
解围行动拖得太久了,谷城内明军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城西大营在明军“良心炮”的轰炸下已经乱做一团,清军仍然没把攻城部队抽回来,可见里面已到沦陷的最后关头。
为了防备骑兵冲击,朱由榔不得不将近万步兵结成一个紧密的大阵,这可以增强防御力,却让整体行动变得很困难。
每次走不到五十步,大阵就要停下来重整队形,整一次起码一刻钟,沿途挖掘一些壕沟,摆下一些拒马,可谓举步维艰。之前有长矛方阵在前面吸引火力还好一些,如今满洲骑兵放弃限制长矛阵,跑到大阵周围骚扰,更让主力动弹不得。
就在朱由榔不知道该怎么破局的时候,周围来回游荡的骑兵忽然在远处重新集结起来,近三千骑兵连人带马乌压压一片,看起来像有大动作。
朱由榔惊疑了一阵,又看到城北大营走出的五、六千人正加速向自己围过来,其中大部分衣甲鲜明,一看就是不差钱买装备的八旗子弟。
“三千满洲骑兵,三千多八旗重甲步兵,还有不少绿营兵,啧啧,穆里玛很看得起朕啊!”朱由榔一边数字敌人的数量,一边发出惊叹。
看到如此多的满洲大兵向自己袭来,很多房山战士都紧张得双腿发软。
那可是传说中“满万不可敌”的野蛮人,现在几乎全集齐在城西,确实对房山出来的辅兵们有很大压力。
就在这时,山边坡上忽然响起一阵号角,一个旗手正在拼命摇动旗帜,另一个信号兵则在兴奋地用摩斯码打着旗语。
过了一小会儿,身边的信号兵激动地叫了起来:“陛下,大喜,大喜!马宝将军在五日前大败郧阳巡抚白秉贵,现正沿汉水赶来谷城,今日……最迟明日就到。”
朱由榔终于知道为什么八旗兵不再磨磨唧唧,反而集齐力量发起总攻,这是分明是狗急跳墙了。
“好,很好。马宝这厮,果然不负朕的重望。朕就知道,这家伙有名将之姿,定能大破贼兵。哼哼,白秉贵是什么人,朕连听都没听说过……”
朱由榔对自己的“识人之能”颇为得意,又道:“昔日七星关,他被张勇和吴三桂压着打,这回总算可以报仇了。”
他拍着手掌庆贺,下令将这个好消息通告全军。
消息传到之处,城西明军欢声雷动,响切云霄。上万人的欢呼声是如此之大,在旷野上越传越远,就连谷城内也能隐隐听到。
“来吧,都来吧,让你们好好看看,哪一边才是中华大地的最强军队。不是满洲八旗,而是我大明的勇敢将士。”
看着越来越近的队伍,朱由榔发出简短的命令:“坚守阵地,准备迎敌。”
……
永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黄道吉日。
一番简短的准备之后,董学礼和护军营参领巴都重振旗鼓,以禁旅八旗里的三千护军营精锐为前锋,湖广绿营为辅助,对城西大营外的长矛阵反击。
这是一场比拼勇气的竞赛,身穿三层重甲的八旗子弟们必须冒着密集的弹雨冲锋,再用身体挤开明军密密麻麻的长矛,冲到内部大开杀戒,顺便把阵中那几门该死的抛射火炮给端掉。
一旦进入火铳射程,谁退谁死,谁进谁活,没有任何侥幸可言。
巴都单手举着一面厚重的铁盾,用满语大喝一声“杀啊”,然后向营外的明军杀去。在他的身边,护军营的勇士们亦紧跟脚步冲出。
在他们身后,董学礼不顾地上满是铁蒺藜,拼命驱赶好不容易集齐的上千火铳手成扇形展开。
“向贼人的长矛兵开火,开火!”
在明军长矛阵内,贺珍已顾不得保存实力,让所有火铳手全部出阵,将全部火力轰向冲过来的重甲步兵。
贺珍这样叫道:“忠贞营的兄弟们,背后就是陛下,一步也不能后退。杀鞑子呀……”
……
就在城西大营发起反击的时候,在一里多外,副都统杜敏亦振臂高呼,发出进攻的命令。
“阵斩伪帝者,无论满汉,皆抬上三旗。为了大清,冲啊!”
“为了大清,冲啊!”
城北过来的五六千人,亦以西安驻防八旗为前锋,向朱由榔所处的明军大阵发起了冲锋。
一时间,城西所有战线都进入惨烈的白刃交锋,刀剑从一个个士兵手中刺出,再从他们对面敌人的胸膛刺入。
在明军的头顶上,是漫天的箭雨;在清军的面前,是呼啸而来的子弹。
这不是相持和对峙,而是不顾性命的强攻和搏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