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踌躇之际,那告密未曾被发现的潘隐再次找到何进,而且一进门就对何进说道:
“帝已崩,今蹇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何进一听当即愤怒不止,而且还未等有所言语,那矫诏便过来了。
待宦官离开,这些人当即哗然。
这些人不少都是盼着刘宏早点死的,但是等到刘宏真的死了,这些人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毕竟整天诛宦诛宦的,已然成了一个口号融入其生活了。
曹操这个时候跳了出来,道:“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
众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当即也不管到底要不要杀光宦官了。
何进环顾四周,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
司隶校尉袁本初挺身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坚,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众人山呼不止,显然这袁本初已然众望所归。
何进于是调拨五千御林军交给袁绍,其本人则是引了何颙、荀攸、郑泰等大臣三十余员,堂而皇之的进入皇宫了。
……
刘宏一死,倒果真是没人能治的了何进,蹇硕见了何进入宫,心中也是害怕不已。
人在这个时候都是有幻想的,这蹇硕的幻想便是说服何进奉刘协为帝。
毕竟,刘宏生前不也是这么想的吗?
再说了,拥立刘协是刘宏亲口所说,他蹇硕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然而他却没想到,这何进一进皇宫,立马便进入了刘宏的灵柩之前,随即便将刘辩请出。
何进带头,三十多位大臣直接高呼万岁万万岁。
灵柩中的黄门们吓得两股战战,谁会有勇气在这个时候提刘宏的遗诏呢?几位大臣一个眼神,这些宦官不管是蹇硕手下还是张让手下,全部乖乖叩任刘辩为天子了。
于是乎蹇硕这才发现,从一开始,这何进就没有正眼看过自己。
声势大到何进这样的地步,拥立谁当皇帝还需要诏书吗?满朝文武谁会不听他的而听“遗诏”的?
尤其是这封遗诏还是出自宦官之手!
蹇硕想错了,刘宏也想错了,刘宏想错了没事,可是蹇硕想错了,却是要万劫不复了!
百官呼拜新天子完毕已毕,何进便下达命令,让袁绍入宫捕杀蹇硕。
说来也可笑,袁绍带着千百号人,找了半天也没瞅见蹇硕踪影,最后还是十常侍将这人的人头送了上来。
这蹇硕藏在御花园里,于花阴下被中常侍郭胜所杀,至于蹇硕所领的禁军,也是尽皆归了何进。
其实眼下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何进但凡动动手指就能将宦官任意揉捏。
而且可以说自从刘宏死后,宦官就注定不是何进的对手了,至于为何何进之后会被宦官弄死,只能表明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性!
眼下的何进也是不知后事,自然还是听了自家妹妹的话,一时间也不愿意再添杀戮了。
可想而知袁绍有多么气愤,此人回到家中便同袁槐商议,俨然做好调来外兵的准备。
“附近具备强兵者,无外乎陈仓附近的三将,而且除皇甫嵩外,周公衡和董仲颖尽皆与我家有些关联,若要借一人成事,该如何选择?”
袁槐道:“周公衡此人意图不甚明了,而且同我家的交情也仅限于昔日公路个人,此人眼下分明是大将军麾下居多,为何会提到他呢?”
自然是因为袁绍见了董卓,觉得此人对自己不甚恭敬罢了,不过这也无妨,只要袁槐能镇住他便一切都好说。
“既然如此,这几日我便联系一下董卓吧,西凉叛军一退,此人的兵马却是还得留着。”
其实不用袁绍说,董卓也不会将兵马脱离自身的掌控的,董胖子这时候的嗅觉还是很敏感的。
这次战争结束后,朝廷便让董卓接替丁原作为并州刺史,并将自己的军队交给皇甫嵩管理,结局也是可以预测,董卓拒绝了。
这件事情闹得还不小,就比如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就明言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
皇甫嵩却没有这么做,只是按照规矩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但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
至于周毅这边,朝廷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封赏,毕竟如今的左右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都有人选了,而且封了周毅,皇甫嵩自然也得封的,于是乎两人都没封,只是增添了各自食邑。
周毅也看不上那点俸禄,眼下的一万大军便是此行最好的收获了。
跟董卓明摆着拖延不上任不同,周毅则是停驻在河东,并且向何进要了持节,一副要为大汉平定白波军的模样。
于是河东郡便有了三股势力在此扎根,除了周毅跟董卓外,剩下的那个便是丁原了。
以三个人的身份,自然是对朝堂的局势无比敏感的,丁原跟周毅都属大将军麾下,于是营帐都扎在了一起。
自三人往下,其余人便不会将视线看这么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