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何我等的遭遇如此惨淡呢?”
“去他娘的边郡之人!去他娘的三公九卿!我董卓只知道自己这一路上受到了多少屈待,也知道你们是如何的心有不甘,然而这一切都要过去了!”
“满朝公卿可以凭借声名轻易居于高位,我等边将为什么不能凭借自身强硬夺取大权呢?需知道大将军杀死宦官,最终依靠的也只不过是刀子罢了!”
“我亦不愿逼迫你们,若是你们不愿同董某做大事,董某也不会怪罪你们,谁让你们都是某的故旧呢?但若是你们肯跟着董某,愿意助董某一臂之力,假如事情一旦成功,董某发誓,一定要给天下边郡之人一个说法!”
“诸君!董卓须不会辜负你们!因为我等才是一样的人!”
董卓言罢,径直向洛阳城西的庭院走去。
身后之人如同李傕郭汜这样的,当即带兵跟上,新来的吕布更是打定主意,加速跑到董卓面前为其提镫牵马,至于那些并州人、凉州人、甚至其他来自天南海北的北军士兵,此时尽皆鼓噪跟上。
他们或许不是很懂董卓要干什么,但是他们此时却听信了董卓的许诺,他们相信台上的这位将军能够带给他们更多。
谁让他们的确是受到了许多不公呢?
董卓说的话,其实当真是凉州并州这些地方的人想要听到的。
他们真心愿意帮助这个人走到最高,随后……谋取自己的利益!
一片嘈杂中,董旻望了望李儒,李儒望了望董旻,两人也再不阻拦,纷纷咬紧牙关跟了上去。
翌日正午,除了在留在尚书台办公的袁槐没有过来,其余朝堂之上的诸位公卿都很给董卓面子,按照约定到这里。
待到众人端坐完毕,董卓却是开门见山,直接将众人镇住了。
“诸位,我认为,世间大者,首先是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天子才可代天为政,可如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如今,我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
众人大惊,有心觉得不妥,但是受制于董卓的权势,尽皆不敢多言语。
袁绍更是非常惊异,缓缓站起言道:
“董公,大汉四百年内,恩德布满四海,万民拥戴,国豢民安。今皇上年纪虽小,但并没有恶行传布天下。你如果要罢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有些不妥吧。”
董卓见状,没有立刻勃然大怒,而其身后两人,一曰华雄,一曰吕布,一人持矛,一人配刀,皆是怒目而视,一副要挺身而出的样子。
“诸位公卿,还有谁觉得某这番作为不妥的呢?”董卓再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出言反对什么。
“此番大事,若是不能询问太傅,恐怕有些不好作为。”太中大夫杨彪站起来打个圆场。
“嗯……此间之事,我已然告诉袁公,此番袁公虽然未曾到来,但是也不曾书信反驳我,可见其是支持的。”董卓说道。
其余等人闻言,愈发惊疑不定。
袁绍见到众人尽皆畏惧董卓,忽然间觉得有些不对。
而这边,董卓见到众人不言,又是接连催促袁绍,询问其意见,使得袁绍心烦意乱,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董卓再问,袁绍面色一寒,竟是直接拂袖而去了,董卓见状自是脸色一冷。
不得不说,袁绍此时还是极为敏锐的,下意识便觉得不能让董卓办成这件事,而在得知袁槐也知道这件事后,他更是直接找过去了。
董卓说的天子暗弱的确是场面话,明眼人都知道,无论是袁家还是董卓,想的应该都是掌握朝廷大权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废掉一个暗弱的?再立一个强大的呢?
这其实还是跟外戚党有关,而这也正是董卓说服袁槐的理由。
董卓告诉袁槐,虽然外戚党随着何进的死而衰落,但何太后和汉少帝的执政体系仍然还在,汉少帝不废,何太后随时都可以征召何姓族人入朝为官。
可以想象,等到何太后啥时候反应过来,或者说等到刘辫再年长一些,他们会不用何家的人而用袁家吗?
到那时候,外戚党重新崛起也是相当正常的。
袁槐听了,不能不在意,但是他在明面上已然跟何后结党,因此才没有去这次的聚会,他其实是万万想不到袁绍会站出来反对的。
于是等到袁绍愤怒的找到袁槐之后,袁槐本人更是愤怒的指责了袁绍。
袁绍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自己居然没有跟他叔父想到一块儿去。
在袁绍看来,从何进被杀到如今董卓提出废黜汉少帝的过程中,吞并了外戚军队的是董卓,吞并了丁原并州军的也是董卓,袁氏家族捞到了什么呢?
好像也有很多,比如尚书台的大权,比如士人的敬畏。
在此之前,袁绍跟袁槐都觉得自己干的很不错,但是袁绍今天看到那么多大臣看着董卓畏惧不言的情景,却是生出他们好像把事情给搞砸了的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