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周公衡的举动真是太明智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董卓本身就由于出身原因受人鄙视,若是跟着袁槐伏低坐小也就罢了,袁绍真的敢打过来,袁槐怕是要分分钟骂他不肖子孙。
偏偏,董卓这家伙不止抢了袁家的风头,甚至还远远超过,以至于逼的袁术袁绍都慌忙逃窜!
需知道,董卓可还是袁家的故吏,此人先杀君主又压恩主,天下人要是服了这样的人,大汉朝就不是大汉朝了!
董卓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因此他将袁绍的司隶校尉卸下来之后,给的不是州牧或者是刺史,而仅仅是一个渤海太守。
然而以袁绍的名望,随手都能支持小弟曹操成为东郡太守、奋武将军,登高一呼甚至就能割据一州,哪里看得上一个郡?
更别说这玩意远低于袁术的后将军与袁基的太常。
于是袁绍在河内,也不知道是拿的死去的何苗的,还是干脆自己刻的车骑将军印信,就自称为车骑将军了。
随后,袁本初更是公然用着这仅次于大将军的官职给河内、陈留以及河北的名士吏员发布书信,张拢爪牙。
都知道这是自封的,但重要的是,大家都认他这个自封的车骑将军!
至于洛阳的袁槐就不必多说了,这老头发觉董卓的不受控制后气的脸色发青,明里暗里的向外面发布书信控诉董卓的暴行。
于是天下人中讨伐董卓的声音也就越来越高了。
冀州的州牧如今是韩腹,这人刚坐上州牧不久,就发现自己治下甚至自己身边都有大量的人倒向了袁绍。
而且,袁家故吏遍天下,这韩腹也是其中一员,他遵从董卓的命令接任冀州牧后,本身就很忌惮袁绍。
按照目前袁绍的势头,此人是极有可能抢占自己的河北之权的,于是韩腹也是暗里的给袁绍使绊子,防止他跟冀州的手下展开交通。
后来,东郡太守桥瑁假用三公的名义通过各个驿站发送文书到各个州郡,诉说了董卓的罪恶。
韩馥接到信件,方才知道董卓已被天下人所不容,于是召集了部属商议。
韩腹性格暗弱,如今是真的不知道是帮袁家还是帮董家好了。
底下一堆人吵得有来有回,有的说帮袁氏,有的说观望,说帮董卓的的确没有。
韩腹还要再问,这时候治中从事刘子惠严肃地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语塞,随后又觉得有些羞愧,于是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而袁绍这边,其实压根就没有将韩腹的抉择当回事,袁绍也是跟其接触了许久,早就吃准了韩腹不敢明面上对付自己。
如今袁绍忧虑的,其实还是他叔父袁槐的操作。
董卓的封赏下发后,像是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这样的人都去上任了。
这些人都是天下名士,被袁槐的书信明里暗里的一逼,很难不起兵反抗董卓。
本来讨董的人数变多肯定是好事,但是有了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这件事之后,袁绍又哪里还信得过他人呢?
袁绍如今的确是处于一个力量的真空期,全是靠着往日的名望在撑场面,跟他一起的也就河内太守王匡以及上党太守张杨。
然而豫州兖州之地,士人繁多,这群人一旦抱团起兵,声势可是比自己这边大得多,到时候如果打进洛阳,自己又是什么位置呢?
袁槐想的是只要外兵进来把董卓给杀了就好,至于谁杀都不重要,在这老头心中袁绍也只是个工具,他家里还有嫡长呢。
然而袁绍,却只能允许自己做那个杀董卓的人,至于其他人,少抢他的风头!
没错,如今讨董大局还未开始,像是袁绍这样的诸侯就已然打起小九九了。
其实看看十八路诸侯的名单就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先接了董卓给的印信,随后又拿着印信招兵买马反抗董卓的。
像是周毅跟曹操这样人倒是少的,周毅这边不受的原因是自己在这边已然有了很大势力,他董卓给不给官职完全对自己没有影响,因此自然不愿意接这种东西。
而曹操那边不受官职,完全是因为这人胸中有沟壑有志气,的的确确看不上董卓。
至于孔伷刘岱张邈这些人,自然是看到了如今大汉的形势,完全拒绝不了这样一州或者一个大郡这样的职权。
如今不比之前,皇权旁落,董卓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假如你成了一州刺史,那你就是实打实的土皇帝!
中央的任命下来,对自己好的就接受,然后高呼皇帝万岁,对自己不利的,那就是大骂奸臣董卓,随后理都不理!
因此想让这些人奋力杀敌根本就不可能,他们出兵讨董,其实也真的就是给天下人做做样子,告诉大家我虽然接受了官职,但是我绝对不是董卓这边的罢了!
但是尽管如此,袁绍也不想让这些人刷到太多存在感以至于将自己压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