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仗依旧没打成,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袁绍袁术的失败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董卓不好惹,因此都畏惧不前。
其余原因也有,因为这么多人汇集到酸枣那么多天,本身又各怀鬼胎,很难不产生纠纷。
比较着名的就是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之间。
刘岱兖州刺史的地位高于桥瑁,但是后者自持作为太尉桥玄的儿子,不给刘岱面子,于是乎,两人便打了起来。
这一打可好,酸枣的局势顿时全乱了起来,因为从古至今但凡打架的,总要拉帮结派吧?
这群人没有统一指挥,而且各自兵力相差不是很大,因此谁也不服谁,刘岱和桥瑁无法决出胜负,就各自拉拢旁人,作为自己的臂助,壮大自己的声势。
若是华雄这时候引兵打过来,说不定还能立下大功扬名立万呢!
类似曹操臧洪这样的,心中已经凉了半截。
于是这三方面加起来一二十万的讨董联军,出兵半月以来,竟然是落得这样尴尬的形式,徒引人发笑。
……
话分两头,就在关东三处联军屡屡吃瘪之时,周毅却已经在太原取得巨大成果了。
太原太守身死之后,周毅配合於夫罗,基本上只用了一天就掌握了整个太原十六县。
之后几天,周毅就在晋阳稍作休息,同时一边休息一边核查太原士人的家底。
随后根据其风评、案底挨个抄家,收拢了大量的粮草、军资、壮丁,当然还有人才。
几天之内,零零散散有一些书信发过来,都是太原士人在外地任官的,但是没有一封是来自朝廷的。
因为董卓很残暴,像是王允这样的只能夹着尾巴伪装起来,他是万万不敢给关东联军发什么书信的。
於夫罗帮完周毅之后就北上雁门了,这是周毅答应他的条件,等到讨董之后就派大将帮他对付匈奴。
而这边周毅有了足够的辎重,于是等到於夫罗走了之后,周毅又从雁门调来些许兵马,加上沿途陆陆续续招进来的兵士,整支队伍扩张到了一万五千的地步,并且还在慢慢增多。
齐周再次进驻晋阳,随即还有大量的幽州亲信,周毅将他们安置到了各处为官,防止太原士人再次做大。
在这次战斗过程中,太原士人见事不妙,基本都是选择了臣服周毅,献出来了大量的钱财跟土地,便是王家跟郭家也是这样,因此这些人大部分都存活了下来。
周毅虽然恨不得一口气将他们都杀了,但是这显然是极差的手段。
只需要分而化之,消除其一半威胁,然后将另一半拿出来,用来平衡自己麾下的别处的域势力方才是极好的。
于是除了抄家之外,像是王泽这样的人物周毅还表了他做了度辽将军,让他防备北边的匈奴。
在得知关东三方面的联军尽数吃瘪之后,周毅便察觉到自己再不出手就有些迟了。
于是,周毅便命令关张赵各带兵两千作为前军,直奔河东而去。
不过在离开晋阳之前,周毅还有最后一件事情要做。
其实就是太原太守的任命。
周毅要过去打仗,太原跟上党两地太守的身份是很重要的,上党的张扬如今到了河内不需多说,太原郡守便成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其实论效果而言,那些宣誓效忠的并州人,例如郭缊,或者王泽的哥哥王柔都十分好使,但是其在周毅集团的政治分量不免太可笑了。
周毅身边其实是有不少人的,像是田豫、田畴、刘放这样的都是在自己的身边呆了不短时间,但是他们年龄才刚刚到加冠的年纪。
于是周毅干脆让齐周兼任这个太守一职,反正治所都在晋阳,至于田豫等人周毅也留了下来,让他们在并州做事。
等这些事情交代完毕后,周毅便带着几万大军顺势而下,待到犒赏兵士完毕之后,一鼓作气便攻破了河东郡的北方门户,大军在永安驻扎。
目前的河东郡守也是周毅的老熟人,此人唤作王邑,是傅燮的同门师兄弟,不过此人虽然是河东郡守,但是其对河东的控制力是极其可笑的。
从地形上看,河东郡水系发达,北方大面积被一条汾水南北贯穿,之后不远有一条东西方向的涑水,而郡治安邑就在这涑水之南。
地形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今的汾水两岸可是遍布着号称十万人之多的白波军,周毅在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甚至好奇这王邑是怎么活下来的,莫非一条涑水就把这十万大军给挡着了?
于是周毅眼下就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穿过河东郡?
倒不是怕了这白波军,只不过河东是天下大郡,明面上就有二十县,六七十万人口,实际上还有大量的关卡、小邑、古城,真要是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去,周毅哪里还有时间对付董卓?
类戏忠这样的智谋之士心中想的,大致都是逼迫白波军跟周毅决战,短时间内将胜负定下,随后一心讨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