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亲戚见在叶峰这里拿不到钱,叶峰也不肯给他们安排工作。
内心都很失望,觉得张秀雅一家发达了却忘了亲戚们。
渐渐的就产生了很多的不满,不过不满归不满,他们拿张秀雅一家也没有办法。
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了。
知道张秀雅一家不会给他们借钱,也不会给他们安排工作,渐渐的就没有亲戚愿意上门了。
张秀雅知道丈夫也很不容易,如果这些亲戚,没完没了的来找自家借钱安排工作。
对于丈夫叶峰,会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说不定也会影响自家的生意。
这一切,毕竟是丈夫叶峰,一手打拼出来的。
虽然这些都是他娘家的亲戚们,但对于张秀雅来讲,还是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至于那些亲戚,自家能帮助的,总会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助一点,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到自己家里的小家。
对于这一点,张秀雅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这个年过得有开心的,也有郁闷的地方。
不过很快过年的气氛也就过去了,张秀雅和叶峰又回到了县城里。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节奏中,张秀雅每天仍然去金老师家补习功课。
女儿桃子小朋友则开始了幼儿园的新生活。
第一次上幼儿园,桃子小朋友非常的新奇,看到很多的童年小朋友,一下子就高兴起来,因为她又有很多新的玩伴了。
叶峰则开始筹备合资服装厂的成立事宜。
苏青和郑松开年就去县政府,找了分管招商引资的相应官员。
听说有一家香江的企业想在他们宝山县,开一家服装厂,整个招商办的领导都是非常高兴。
感觉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说宝山县了,就是省里,如今也没有几家合资公司的。
苏青这么个香江人,在招商办的领导那里,得到了隆重的欢迎。
领导对他这个香江人的态度,明显比对郑松的态度要好多。
没办法,这是一个外头的和尚好念经的时代。
即便苏青只是香江的一个扑街仔,但在招商办的领导眼里,似乎香江人都是大老板。
对于苏青这么个外资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招商办的领导没有半点儿的怀疑。
所以苏青这么个香江人,去县里说要开一家合资服装厂,立刻就得到了上面领导的重视。
县领导很爽快的就同意了外资在宝山县建设服装厂的提议,还拨付了一块土地给服装厂,作为中方的出资。
苏青知道叶峰看上了县城郊外靠近国道的那一片土地。
于是给分管招商引资的领导一说,上面很快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找一些工人开始建设厂房,搭设电线,将服装厂需要的配套设施全部建设起来。
叶峰从后世的仓库里,直接将买来的服装设备,给全部传了过来。
放在建好的新的厂房中,又找了一些技术工人,按照设备的图纸,将服装生产设备给全部组装完毕。
直到服装厂的设备,终于能够正常的运行。
叶峰又将一些原材料,全部传到了服装厂的仓库里。
一切准备就绪,服装厂就开始公开招聘工人。
前期招聘的工人也不是太多,大概有五六十人的样子。
按照叶峰的要求,这些工人按照服装生产设备上的操作指南进行培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整个厂区的服装设备,才能正常的运行。
渐渐的服装厂生产出来了第一批合格的服装。
服装厂投入正常的运营之后,才开始大量招聘新的员工,将服装厂的生产效率提高到最大效率。
建设好了服装厂这边,苏青又帮着大壮,开始筹备家具厂的建设。
用同样的方法,先给县里招商办的领导通了气。
然后苏青又去乡上,靠近向阳村的地方选了一块比较好的空地,作为家具厂的选址。
对于苏青的要求,几乎县里是有求必应。
毕竟不管是开服装厂也好,还是开家具厂也好,都是对县里的经济有莫大贡献的。
这样都是符合上面招商引资的要求,一下就能提高县里面的物资生产水平。
一口气将服装厂和家具厂都开了起来,叶峰一下就在宝山县拥有了两家合资工厂。
何招娣的服装店,也能得到服装厂生产出来的衣服,作为库存的补充。
大壮那边家具厂步入正轨以后,每天产出来的家具,比原来的生产量直接翻了好几倍。
王明亮这边卖家具的收入,渐渐与卖家电的收入,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
如果不是生产家电的设备太过复杂,还有生产家电的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
叶峰都想自己来生产家电,无奈现在条件还不允许,所以叶峰暂时也只有老老实实的,从后是买家电再传过来。
有了服装厂和家具厂之后,叶峰的收入又提高了一个新的档次。
现在在80年代,叶峰的资金可以说是已经非常充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