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结束之后,红军加强了对黔省的攻势,一、三、五军团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了黔东南、黔北,打的黔军溃不成军;
三路大军很快就从三个方向兵临筑城,将25军主力包围在城中,当然还是围三阙一,给留了西边一条退路,这样会大大降低守军的战斗意志。
果然,王家列率先逃跑,接着就是那些师长、旅长、团长,最后是溃兵,扛着“双枪”就逃跑了。
红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黔省的首府筑城,将25军的残部赶到了黔西地区。
中央纵队并没进入筑城,而是去了黔北,在酒都遵义城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一次会议上纠正了绑先、布劳恩等人的“左”倾错误;
会上讨论并撤销了“军事五人团”,增选老师为书记处书记,罗浦取代绑先成为组织中负总责的人。
会后,几大常委也进行了分工,由老师、翔宇、龙千里3人负责指挥军事,绑先、布劳恩不再指挥军事,基本确定了老师在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虽然现在还是罗浦负总责,但这是过渡期,是给布尔什维克国际看的。
会后,新的三人团继续召开了一次会议,商量27路军和龙千里回归组织和红军的事宜;
老师和翔宇经过仔细考虑过后,还是决定让龙千里和27路军继续以左派的身份存在,这可以作为未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缓冲,为今后的政治斗争多一个选择。
红军在黔北休整了半个月后,主力三个军团向蜀南的泸州、渝州挺进;
随着红军主力于蜀省,他们与蜀省的军阀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这是金陵希望看到的。
国府正在调集重兵准备进入大西南,打的主意就是让红军和蜀中军阀打个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的蜀省,有大大小小军阀十几个,势力比较大的主要有五个,他们的代称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是按五人名字的部首所含“金、木、水、火、土”而称谓 ;
即邓晋康(金)、杨子惠(木)、刘甫澄(水)、刘自乾(火)、王方舟(土)。
这五大军阀关系是盘根错节,平时互相打生打死,但一旦遇到外敌进入蜀中后,他们又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十万红军主力从黔北进入蜀南,这让蜀中几大军阀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生死存亡;
最要命的是在外围,几十万中央军也大军压境,打的是驱虎吞狼之计,川军与红军血战后,不管是谁赢,最后都无法单独对抗中央军,金陵都是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入蜀省,蜀陕根据地的四方面军主力,从蜀东开始向蜀中进军,南北夹击蜀中军阀之势已成,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
要不就是邀请中央军入蜀,就算是赶走了红军,蜀省中央化也无法避免了。
要不就是五大军阀联合起来,跟红军决战,可现在的红军光蜀东和蜀南的一、四方面军主力就超过了20万人;
在黔省还有红四、九、十三个军团,而27路军主力则是在滇黔桂地区,将几十万国府军挡在了黔东南之外。
薛伯陵等人并不急于进攻27路军,他们还等着看好戏呢。
红军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跟蜀省军阀打一仗,于是双方调兵遣将就在蜀南打了一仗;
这一仗以刘甫澄为首的联军被红一、三军团击败,不仅丢失了渝中,还被红军歼灭了两个师,伤亡2千余人,被俘1.3万人;
一战就把蜀省军阀打疼了,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主力也从广元向绵阳发起进攻,歼敌一个师。
蜀省军阀终于认清了一个现实,他们根本打不过红军!
以前跟四方面还能勉强打个平手,现在一方面三个主力军团入蜀后,他们就不是对手了,再打下去他们有全军覆没之危险;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走和谈之道,蜀中军阀喊出了国难当头,华夏人应该一致对外的口号,这个得到了红军的积极响应,双方开始秘密和谈。
金陵政府一看双方不打了,他们就不乐意了,一方面严令蜀省几大军阀出兵剿灭红军,另一方面命令中央军主力入黔,开始自己上阵了。
中央军吴奇伟部6个师强势杀入黔东南,27路军第一军采用诱敌深入、寻机歼敌一部的战术,在黎平附近包围了轻敌冒进的中央军1个师;
吴奇伟为了救出这一个师,派了两个师增援黎平,结果在黎平以东地区被第一军的二师、炮兵旅打了一个伏击,损失了1万余人。
27路军第二军主力也出现在了吴奇伟部的侧翼,摆出了一个要吃掉吴奇伟纵队的架势,吓得他们连忙退出了黔东南,已经管不上被包围的那一个师了。
李文鼎见已经钓不到鱼,就下令围歼了包围圈里的中央军师,歼敌8千余人。
黎平战役,中央军偷鸡不成蚀把米,在损失了将近2万部队后又变得谨慎起来,双方进入军事对峙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