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芸娘躺在床上,房间里站着四名强壮的宫娥,这四名宫娥低着头,不敢正视杨芸娘如同吃人的目光。
“我记住你们了!”
杨芸娘实在想不通程世杰为什么会这样,到嘴边的鸭子飞了,不对,应该是万事俱备,偏偏功亏一篑。
一名年长的宫娥道:“杨副相,王上的命令,奴婢不得不从,要杀要刮……”
这名宫娥硬气的话也不敢说下去,噗通一声跪在杨芸娘面前:“求杨副相开恩,奴婢来世做牛做马相报!”
杨芸娘望着四名宫娥问道:“你们什么时候跟在王上身边的?”
“这个……自王上大婚之后!”
“我明白了!”
翌日一大早,程世杰看着杨芸娘的眼睛通红,似乎一夜没睡好。
当然,杨芸娘没有睡好,她几乎是睁着眼睛躺了一夜。
她很急,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要知道属于程世杰的侍妾中,可有好几名年龄不到十五岁,以后她和她们如何争?
杨芸娘郁郁的道:“若是王上不喜芸娘,赐芸娘三尺白绫或是一杯毒酒!”
“说什么气话呢!”
程世杰叹了口气道:“你给我一些时间,有些事,不太方便说!”
“你怕向姐姐?”
“这个……也算吧!”
“向姐姐什么时候回来?”
“我也不知道,尽快吧!”
程世杰与杨芸娘吃过早饭,就与开始展开工作。
虽然现在不能春耕,但是对于京畿百姓来说,还需要忙碌,因为干旱少雨的问题,只能大规模种植新农作物,特别是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种农作业都是喜干旱,不喜水。一旦雨过量,玉米就会大规模减产。
而一旦天气过冷,红薯和土豆也会减产,这些新农作物与传统农作物不太一样,需要培训百姓,让百姓学会如何种植。
战争对京畿破坏是难以想象的,就因为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整整一冬他们都没能种下冬小麦,现在补种肯定来不及了,所以各州县政府组织百姓学习种植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
修缮损毁的房屋,道路,再加上从南方调运过来的粮食,足够熬过这个艰难的年头了。百姓的期望变成了朝廷的压力,也就是在这一天,数万京城百姓聚集在承天门,程世杰亲自前往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等大典结束之后又前往承天门,当着几万百姓的面庄严地宣布:“任命卢象升为安北大大都督,统率大军,对建奴发动最后一击!”
话音刚落,承天门便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万岁!万岁!”
宁海军的第三旅、第四旅以及天雄军余部、辽西军以及北伐军残部,整编为大明皇家陆军第十九旅和第二十旅,这四个旅的兵力,隶属于安北大都督府。
他们这四个旅十余万人马,将在北京整训四个月,在鼎新元年三月底,再次发动北伐,
这一次北伐,卢象升担任指挥,这次明军还是要以多打少,就是要以势压人,就是要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北方,将建奴撵到天边去!
卢象升祖大弼、雷时声、陈永福等将领面对程世杰这个摄政王,卢象升也有些感慨,上一次卢象升还与程世杰同殿为臣,现在则是君臣已分。
“拜见摄政王!”
“诸位免礼!”
程世杰望着众将道:“你们或许受过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然而本王要说的是,刻薄寡恩,疑心极重,大概是绝大多数皇帝的通病了。他们怀疑哪个大臣,绝不是因为对方有没有这样的动机,而是对方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有能力挑战皇权的威严,本身就是死罪,我程世杰是死罪,卢建斗,你也一样!”
卢象升倒没有反驳程世杰的话,因为崇祯皇帝在程世杰的人刚刚抵达三神山的时候,就开始给卢象升甩脸子,卢象升其实也看得出来,这一路过来崇祯皇帝对卢象升当场击杀朱纯臣,斩杀他提拔的那些将领,将崇祯皇帝彻底架空是满腹怨气。
特别是卢象升护送崇祯皇帝前往辽东的那一刻起,崇祯皇帝看来,他已经成了傀儡,能落个汉献帝那样的下场就算祖宗保佑了,他也豁出去了,大骂卢象升,大骂程世杰。
当然,崇祯皇帝其实是想用事实告诉卢象升,程世杰篡位了,卢象升也没有好下场,因为卢象升不是程世杰的嫡系,就算是程世杰的嫡系,也不会有好下场。
在崇祯皇帝看来,一个合格的皇帝,那就需要刻薄寡恩,冷酷无情,只要有足够的丰功伟绩,被清算冤杀的大臣,只能自认倒霉。
就像汉武帝,尤其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当年身为傀儡皇帝,被窦太皇太后和母亲王太后联手压制。要知道窦太后窦漪房是一个很精明明,很有手腕的女人,可以说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她曾是吕雉的侍女,面对强势的窦太后,汉武帝一点办法也没有。
直到刘彻卫子夫,他是用卫子夫替换陈阿娇,卫子夫和卫青对刘彻忠心耿耿,可是筀匈奴被打废了,晚年的卫子夫和卫家也没有用了,一场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卫家就一扫而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