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人,你敢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御史大人信奉神明,不敢真的发誓,就怕誓言应验在家族身上。
见没人说话,贾蓉把资料拿出来高高抬起,示意要奉给皇上。
材料被送到皇上的案桌前,皇上摊开资料阅读。
御史大人说道:“皇上,不可轻信。”
“贾蓉,我问你,没有粮食,你是如何赈灾的?”刑部户部尚书问。
贾蓉答:“那是神明送给我的,一夜之间就出现了。”
刑部尚书气急了,“你胡说,分明是你用‘阴兵借粮’的借口夺了他们的粮食。”
被抢粮食的人家里有自家外甥商队,整整三个仓库的粮食,卖出去至少能赚几万两银子。
结果一夜之间被贾蓉给搬空了。
贾蓉一口咬定,“那是神明赠送的,是神明在帮皇上。”
“皇上,贾蓉虽然为官,可他的行为与强盗无异。
他将京都所有粮商的粮食都抢了。”
消息不灵通的大臣们惊讶地看向贾蓉。
张鼎:“好大胆的小子。”
林如海:“哈哈,子谦果真不按常规办事。”
贾政:“怎么能这样?胡闹。”
御史大人:“很多人看到贾蓉将赈灾募捐来的银子往自己家里抬,还分了一些给张家的第五子。
皇上,贾蓉和张阁老一家狼狈为奸,谋害国朝,置百姓的安危不顾。
请皇上处置贾蓉。”
御史大人跪下。
三四十大人一同跪下,“请皇上处置贾蓉。”
“请皇上处置贾蓉。”
贾蓉咬牙,闫家父子掌控朝堂果真不假。
瞧瞧这些跪下去的官员,都是四品以上。
四品以下的小官见上峰跪下了,自己跟着跪下。
贾蓉看看,发现王启元、陈俊杰没有跪,工部一半官员没有跪,一半不想跪但又不敢和闫家作对还是跪下了。
御史大人:“人证物证都有,贾蓉你还不跪下认罪。”
贾蓉对皇上说道:“我府里女眷众多,每日我都会让女眷做缝补棉衣,处理药材,做馒头。
晚上带回去的是空箱子,第二天早上带出去的都是各种处理好的衣物、药材和食物。
请皇上明察。”
皇上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百姓。
“你说说你是如何赈灾的?”皇上异常冷静。
站立的闫高山看到皇上这模样,似乎不打算处置贾蓉。
看来得要在难民中散播谣言,让难民再次暴动,借此除掉贾蓉。
贾蓉说道:“赈灾很简单,就一个词——全民参与。”
全体官员:简单?你在说什么大话。
贾蓉,你也骄傲过头了吧。
“我从皇上这讨要了‘良善之家’的字,衍生出‘良善之人’‘良善之子’的称号。
我分别做成了牌匾、门牌、勋章、绶带、奖状等荣誉之物。
捐钱越多,获得的荣誉越多,受到的嘉奖越多。”
宫门外,一大早就有百姓,抢着捐款。
张定远敲锣打鼓,带着人上门送牌匾,“庐陵槐县人士,白桂捐赠一万两银子赈灾,被皇上授予良善之家牌匾。”
那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刘仁亲自带人上前去挂牌匾。
商人白桂憋着一口气,等牌匾挂好后。
他神气扬扬,挺起胸膛,这可是皇上赐予他的荣誉。
一旁的人好不羡慕,纷纷涌上前去恭贺。
白桂:“大人,我还要捐一千两银子,我想要‘良善之人’勋章。”
张定远:“那你到办事处去,老子很忙,还要去下一家。”
贾蓉让这些地位高而又不能办事的纨绔子弟们,专门敲锣打鼓去送牌匾。
这一份工作既光鲜又符合他们的气质。
干活的人轻松自在,领到牌匾的人也,心满意足。
一举两得。
贾蓉将上面这件事说出去,朝中大人都觉得好。
这法子确实不错。
没想到一个牌匾都有这么多人去抢。
一万两银子啊!
京都富贵人家多吗?
顶级的豪门就那些,但中层的富贵人家多如牛毛。
一个良善之人的勋章,就让这些富贵人家趋之若鹜。
他们恨不能人手一个勋章。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抬头挺胸在大街上行走,目的就是显摆胸膛上的勋章。
以前藏着掖着不愿意捐赠的人家,为了一个牌匾,捐赠银子一万两,捐赠棉衣若干,药材若干。
不得不说荣誉比银子更重要,古人都好名声!
御史大人继续质问:“那些银钱去哪了?”
“粮食不用你出钱,棉衣是各家各户捐赠,银钱去哪了?莫不是你们分赃了?”
贾蓉:“大人此话诛心,买布料、买菜、买木材做房子、买冻伤的药材要不要钱?
制作牌匾、绶带等物不要钱?”
“和你们说了吧,自从我接管赈灾以来,我从来没有碰到钱财。
入账的人是应天府的官吏,出账的人是记录的国子监的监生,负责质检的是各坊的里正以及各学院的先生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