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赫一来接手,却是没有如同吴良一般攻城,而是用重盾兵第一个登上云梯,其余登城军士紧随其后,轻盾兵掩护奔雷军以及弩箭手。
而事实也表明,张赫的这番动作很有成效,元军的火铳,哪怕是铳炮,一时间也奈何不了重盾兵的攀登,虽然速度有些缓慢,但起码距离城头,越来越近。
而唯一的缺陷便是弩箭手与奔雷军失去了重盾兵的保护,一时间伤亡不少。
城上的虎林赤见到这一幕,很是沉重。
“命重盾兵站前,长枪兵跟在重盾兵身后,待明军露头,将明军撞下去!”
与此同时,虎林赤又在城头之上开始顶着井阑车奔雷军的射击增兵,只为防止明军的登城。
云梯之上手持重盾的壮汉,在达到城头的前一刻,便将身体向前贴了一些,左臂紧紧握住重盾,右手牢牢抓住云梯最上段突出的一部分。
而紧紧跟随在重盾兵身后的军士,则同样身子前倾,手中的长枪已是对准云梯与城头唯一漏出来的那一点缝隙。
元军重盾兵用盾撞向登城重盾兵,云梯之上的重盾兵死死抓着那凸出的一部,而下方的军士利用元军重盾兵的重盾向前,露出身体上身唯一的空档,长枪直接刺了过去。
这时上方的重盾兵当即踏入城头,后面军士紧跟而上。
这套动作熟练无比,显然经过长久的训练的才能达到。
这一幕,后方的耿再成,前军的郭英众人,以及在中军的朱元启都惊了,这一次进攻,登上城头他们在远处只觉得好像太过轻松了一些。
而在城头的虎林赤可就没那么好心情了,此时的脸色阴沉无比。
“马上向城头增派两千人,哪怕就是用命填,也要将这些明军赶下去,记得,用我们带来的人!”
虎林赤看向身旁的副将,整个人异常愤怒,他从未想过,他守的城,竟然这样就被明军登上城墙。
城下的张赫见状,当即让其余军士抓紧登上城头,而后方的耿再成,再次派出两千人,协同张赫攻城。
当登上城头的明军越来越多,很快城头之上就展开一场血战。
城头的元军不断用命填,虎林赤不断增派大军,而登城的军士没有那么快抵达城头,双战血战半个时辰,明军的在城头的活动范围却是在不断被压缩。
张赫见此,正准备亲自登上城头,却只见从城池两侧,出现大量元军,而正面大门,突然大开,元军火铳手率先发难,随后大军紧随而出。
张赫见状,当即迎向从城门而出的元军,而后方的耿再成,已是率军奔向两侧的元军。
这时两人都已经反应过来,城内元军突然出击,定然其余地方的大军到了。
而在中军的朱元启,见到元军的异动,当即神色一喜,他明白,这是他与刘基猜对了,元军的主力大军,就在东昌路。
就在这时,后方的邓愈率先来信,元军已攻下莘县与安乐,元军数量虽不明,但至少数万。
然而敌情一出现,瞬间四处皆是传来讯息。
张恒在右翼遭到数万元军骑兵的冲阵,傅友德在左翼同样遭受数万步骑元军的袭击。
而前军的郭英,遭到了察罕帖木儿亲率大军的强袭,以及城内虎林赤大军尽出反击,已是退至预定的地方进行防备。
察罕帖木儿在击退郭英前军后,便是收到各处传来的战报,他这次,总算是将朱元启彻底围住。
“哈哈!天命在我大元,你们注定将要灭亡!”
而在中军的朱元启,听着这些战报信息,心中不仅不忧,反而尽是喜色。
“传令徐达与汤和、常遇春,立即开始行动!”
这是早已经定好的,随着张桦将信号发出,后方的人员便立即向徐达等人传信。
而在后方耿君用,当即率领两万军,做出一副势必要夺回莘县、阳谷以及安乐等地之态,以让朱元启突围。
朱元启此时的中军营地也向后退了五里,而营寨已是开始建设,各部均按照战前既定的计划在行动。
“禀明王,前军郭帅来信,如今前军已在中军大营前五里外扎营,元军已被挡住,另元军数量至少五万以上。
同时郭帅请明王放心,必定按照既定战略行事,绝不会提前反击。”
“禀明王,右翼张帅来信,如今右翼大军在距离中军五里的位置外,已经抵挡住元军骑兵冲击,目前只发现元军骑兵,若是有新的信息,将第一时间禀明明王。”
“禀明王,左翼傅总管来信,左翼大军已将元军抵挡在五里之外,元军数目数万,必将按照明王之令行事。”
“禀明王,后军邓帅来信,后军已将元军抵挡在六里外,元军数目至少五万以上,约莫八万左右,大军已经做好准备,随时等待明王军令。”
各部的消息先后传回,朱元启没有丝毫的慌张,反而与刘基有说有笑的说着。
“伯温,这元军的数量,恐怕不止我们事先分析的啊,看各处的军报,元军数量恐怕在二十万以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