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踢向的是横梁下方!
球速很快!
切赫不敢怠慢,直接将足球托出了横梁。
曼城获得一个角球。
哗!!
而C罗的这一脚,让全场的曼城球迷都发出了惊呼。
因为这一脚,看起来实在是太像一个进球了!
可惜被切赫扑救出来。
这一球的质量已经非常的高了,但是球迷们还是有些失落,甚至觉得这样的位置,要是给到苏晨来射门的话,这一球基本上已经进球了!
可惜不是苏晨的射门。
曼城角球。
双方的球员全部来到阿森纳的禁区。
左侧的角球。
苏晨主罚。
在曼城不管是左右的角球,都是由苏晨来进行主罚。
只要他在场上,就不会有人能够和他抢。
苏晨的传球和射门技术,那可是被曼城全队球员都非常认可的。
苏晨站到了角旗区。
曼城的球员们都站到了禁区内,不过德布劳内出现在苏晨不远处。
阿森纳的扎卡跑过来,防守德布劳内。
他们担心曼城用短角球战术。
其实,在足球场上,随着足球战术的进一步革新。
角球这一历史悠久的进攻方式呈现出边缘化的迹象。
据不少专业足球网站统计,如今的角球已经成为最无效的定位球。
其转化为直接射门、转化为进球的效率都处于急速下滑中。
角球在五大联赛中转化为进球的效率只有可怜的3.3%:法甲3.0%、英超3.1%、德甲3.4%、意甲3.5%、西甲3.7%。
进攻角球笼统的讲,大概分成三种:外旋角球、内旋角球、以及短角球。单从数据方面来看,外旋角球已经成为了当今最受主教练欢迎的角球战术。
为什么外旋角球独得足坛主教练的青睐呢?
原因非常简单:首先,外旋角球通过前点的成功率极高,几乎可以确保足球运行到己方球员所在区域,不会出现在半路就被对方轻松截断从而发动反击的情况;同时,外旋角球在临场中也能够展现出更加具有层次感的变化。
举个例子来讲,主罚者既可以选择将外旋角球的落点定为包抄球员众多的中路,也可以选择将落点定为更加具有迷惑性的前点或者后点,甚至可以选择将落点定为对方防守力量较为薄弱的大禁区线附近。
但是外旋角球,同样存在缺点。
球速过慢、冲击力不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足球运行到对方防守空档处并且形成射门。
所以,就出现了内旋角球。
那么内旋角球的特点便可以完美弥补外旋角球缺点。
最理想的内旋角球是以较快的球速、恰好的角度刚好突破对方前点,来到包抄点众多的点球点区域。此时对方的守门员惧怕于小禁区内复杂的人员站位而不敢轻易出击。而对方的防守球员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选位错误、解围失误的情况。如若足球能够准确找到己方包抄球员,对方球员在短时间内必然没有办法形成足够的防守干扰。
不过内旋角球在带来更加可行的射门空间时也迎来了独属于自己的难题——难以突破对方在前点设置的防守球员。
早在瓜迪奥拉执教巴萨、拜仁慕尼黑时期。这位西班牙名帅就已经通过自己独特的足球理解创造出一套经得起风雨击打的内旋角球战术。
来到曼城后,瓜迪奥拉自然也将他所信赖的内旋角球战术一并带入阿提哈德球场。
不过因为苏晨的横空出世。瓜迪奥拉在角球和任意球方面,只要是苏晨在场上,都是任由苏晨自由发挥。
不过瓜迪奥拉还为曼城所带来的另外一大全新角球思路一一短角球。
短角球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球队可以通过局部范围内的人数堆积形成有效的以多打少局面。与此同时,短角球也能够为起球人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空间。
但是也不是什么球队都敢使用这一战术。因为这一战术很考验球队的脚下技术。
因为短角球,对方一定会派人来防守的,要是发出来被断球,那么自己的球员基本都在禁区,很容易被对方踢出一个反击。
所以,此时当德布劳内上来接应苏晨的时候,扎卡就出来防守。并且伊沃比也靠近这边,随时准备着防守。
苏晨站在足球前,看了眼禁区内的情况之后,伸出手。随后助跑两步,看上去想要将足球射向中路的时候,突然的一顿,直接将足球传到了德布劳内的脚下。
果然是短角球!!
扎卡和伊沃比立刻反应过来!
赶紧上来防守。
苏晨传出这一球之后,立刻的向下加速。
德布劳内踩了一下足球。
当扎卡上来防守的时候,他将足球一顺,传到了已经到他后面的苏晨脚下。而伊沃比想要防守苏晨的时候,被德布劳内的位置,稍微的延缓了速度。
而这一下,就给了苏晨一个巨大的空间!
苏晨在禁区左路,出现了一个空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