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在俞靖部以及吕珍、梁道明等人帮助下,光从闽县、建安迁徙的百姓,就高达七千余。
加上俘虏的海盗。
俞靖部水军。
以及俞靖、沈至这一年,威逼利诱、绑架等各种手段弄到岛上的船工、铁匠……
整个鸡笼屿人口已经接近两万!
搁在大明,也勉强够得上一个下县规模。
……
腊月二十八。
朱棣登岛第一天,就去参观造船厂。
俞靖陪在朱棣身边,沾沾自喜介绍着,“殿下,这里原本是陈祖义时期,海盗修缮战船的船坞,我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后,直接把附近百亩地全都圈占了,就这,我还嫌少,总觉未来发展大海军,百亩用地的造船厂规模不够大,可蒋胖子死不松口,逼急了,甚至拿着刀,要我杀了他,殿下你劝劝他,他眼睛小,见识太浅薄……”
蒋进忠跟在旁边,唇角狠狠抽抽。
看向朱棣。
一副要朱棣替其做主的模样。
朱棣不由头疼。
这一年,这两货在鸡笼屿相爱相杀,经常把官司打到他面前。
向他哭穷要好处时。
这两货十分团结。
可每到得到好处,分配时,这两货瞬间翻脸。
没好气瞪了眼俞靖,询问:“现在这个船坞有造船能力吗?”
俞靖顿时讪笑,支支吾吾道:“殿下,暂时还没有,现在船工还在按照殿下的要求,摸索改造咱们已有战船……”
朱棣瞥了眼,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若不如此。
俞靖会喋喋不休个没完没了。
百亩用地,很大了。
鸡笼屿内其他好地段,还要建商行,吸引福建、江浙等地商人。
这才是头等大事。
至于未来,如果造船厂产能无法满足需求。
完全可以在岛上其他地方选址,开办新的造船厂。
俞靖就属于那种,一泡狗屎,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的。
凡是关乎海军的,不管现在用不用的上,统统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
“不着急,这些船工十几年没造船了,而且,咱们要建造的海船,他们以前也没接触过,让他们慢慢摸索……”
众人聊着,走入船坞。
船坞并不算太大。
而且也是开放露天式的。
一艘水军战舰正在改造。
战船上的船楼被拆除,一根更高的桅杆耸立在船体正中央。
桅杆高低、风帆大小,都要和战船的大小匹配,找准一个最佳值。
这一年内。
就由于改造过的实验战船,桅杆过高、风帆过大,试航时,发生了多次翻船事件。
匠人们一直在摸索其中最佳比例。
已经有些成效了。
参观船坞后,朱棣询问:“火器工坊呢?现在能不能铸造我要的那种火铳和火炮?”
俞靖顿时眉开眼笑,指着海湾另一边:“殿下,因为担心引发事故,所以火器工坊设立在对面,保管让殿下满意!”
朱棣瞥了眼,肯定做出点东西了。
要不然,俞靖不可能这般得意忘形。
很快,众人来到海湾对面。
靠近工坊,就听到叮叮当当敲打声,以及匠人的吆喝声。
走入一个空旷大房子后,就见里面到处耸立着冶铁炉。
他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三十几座。
大约有一百多匠人在里面忙碌。
“殿下,这边。”俞靖迫不及待领着朱棣来到房子左侧,一个隔开的小屋。
推门而入。
朱棣眼睛顿时一亮。
一柄十分精致的火铳,摆放在架子上。
管身很长,大概有一胳膊左右。
足足比朝廷现在使用的火铳长了一倍。
管身长,火药充分燃烧后,密闭性就高,射程也就更远。
“殿下提的铸造法,因为管身长,孔细,铁匠们暂时还做不出了。”
俞靖在旁边介绍着:“最后只能用铁皮卷,不过太耗时了,现在铁匠们正在研究,把一根铁棍烧红后,在铁棍上钻空……”
朱棣打量手中火铳,认真听着,“不着急,咱们现在主要制作大明现有,制作工艺成熟的火铳就行,长管身火铳制作法,继续慢慢钻研。”
他手中这把火铳,配有木柄枪托、火绳,外观已经十分像后世的火绳枪了。
拍了拍手中火铳,“这把火铳我带走,送回朝中,让朝廷的匠作监也研究……”
他这里的能人巧匠太少了。
送回朝廷,朝廷匠作监以此为模型,或许能更快摸索出,一条既快又省的制作工艺。
朝廷摸索出来。
老头子还能对他保密?
随后,俞靖又带着朱棣参观了铸炮。
铸造的铁炮,太简陋了。
就像武大郎,又短又粗。
射程只有可怜的五百步,倒是也勉强可以上战船了。
海上作战,抵近五百步后,射击一些铁弹,吓唬吓唬人,再靠近一些,接帮战前,先对着敌军甲板喷射铁砂,造成混乱和伤亡后,有利于接帮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