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2到3年的时间,整个城市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家家户户都有足够的钱让自己过得更好。
如此一来,许许多多让人头疼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家家户户有钱之后,势必会对其他厂生产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跟需求。
这立即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电子厂每年能挣块钱之后,至少有2000块钱会投入到消费市场进行消费。
按照80万户家庭来计算,这就意味着仅仅一个城市的年购买力就达到了16亿人民币。
而这还只是居民的日常消费而已,而且还是采取了最保守的数字。
如果80万家庭每家每户存1万块钱进入银行,这就会给当地的银行带来80亿人民币的存储。
一旦当地银行有了钱,也就意味着政府的很多工程就能够走马上任。
一些基础建设,就没有必要等待上级领导的审批流程,完全可以直接贷款先行开工。
有了巨大的居民消费市场之后,也不再担心税收跟支出不成比例。
哪怕是向国库上交一定的比例,市政府也有足够的钱去完成一些极其必要的基础建设。
而基础建设的投资,又能够增加相当比例的工作岗位。
甚至可以辐射周边的县,让市里面的人们有钱之后,可以引导这些钱走向附近的县,然后带动所有人一起共同致富。
有了赵安这个活水,就可以带动一个市跟周边几个县。
一旦有了不错的成果,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磨灭的履历跟成绩。
正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种好处,很多市长都跑来哈尔滨想要见一见赵安,希望把赵安带到自己的市区投资工厂。
可是对于眼下的地方领导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欢迎这些外来的市长,毕竟他们的来意跟自己的利益有冲突。
可是大家作为同僚,又没办法不接待,甚至接待的时候还要笑脸相迎。
想想都让人感觉无语,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家里发现了一座金山,自己还没来得及开心,邻居反而已经拎着锄头开始挖掘。
最后,甚至引来了所有邻居以及整个村子里的人。
明明是自己家院子里的东西,却引来了所有人。
虽然赵安不是金山,暂时也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前来拜访的市长,那哈尔滨的机会显然更大一些。
怕就怕,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给赵安开出一些让赵安都忍不住考虑的条件。
毕竟,如果按照工作流动这一招来执行,一年之内就能让80万个家庭成为万元户。
如果再狠一些,流动的时间加长,甚至两年的时间就能让160万户家庭成为万元户。
三年就是240万个家庭,这几乎可以让一个市以及周边几个县全部脱贫。
这种脱贫的效率,以及成为万元户的效率,回顾以前的历史都是史无前例的东西。
如果3~5年之内能让整个地区成为万元户,可想而知老百姓会对这样的市领导多么的爱戴与赞美。
“今天我们去学校,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赵安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真担心赵安会被其他市长拉走,要是那样的话这辈子我都不甘心。
如果赵安在咱们市里到处参观,但是却并不满意,这样我可能还能接受一点。
如果看都没看,就被其他人拉走,最终这20万人规模的工厂花落他家,我们怎么能够甘心接受。”最终大家决定,必须要赶在其他市长跟赵安见面之前,一定要让赵安在市里面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作为有工业基础的城市,所有的市领导都相信,哈尔滨在整个东北地区都有极强的竞争力。
甚至放眼全国,也有足够的竞争力,让赵安的新工厂落户在自己家。
当上午第1节课还未下课的时候,赵安一脸懵懂无知看着讲台上内容的时候,市政府的领导邀请赵安外出参观访问当地的几家电子厂。
看看讲台上的黑板,再看看门口的几位市区领导。
赵安最终决定,还是走出去办正事儿更重要。
毕竟,自己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充产能,拿毕业证只是节外生枝的小插曲。
然而当赵安随着几位陪同的市领导,在市区内参观访问整整一天之后,赵安的脸色变得忧郁了很多。
哈尔滨作为老牌的工业城市,市区的这几家电子厂,根本没有扩容扩建的土地。
如果在原址上进行扩建,势必要大规模的拆迁,而这不仅仅会浪费时间,也会增加很多不确定性。
晚上,赵安跟市领导们在招待所一起用餐。
“我很明确的告知大家,今天我们看的那几家电子厂都不行。
首先,是这些厂房的地理位置没办法继续扩建。
其次,现在已经入夏,即便拆迁再动工时间已经来不及。
如果不能找到适合的地段,我很难下决心把工厂留在哈尔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